第8章 時間管理,讓工作有序又高效(3 / 3)

製訂任務清單,按照清單上的計劃去做,分配時間和精力,這樣可以讓你有效掌控時間,管理好時間。

利用生物法則,掌握工作時間的節奏

一位大學賽船冠軍隊隊長曾說過:“我們的教練常常提醒隊員說:‘要想贏就得慢慢地劃槳。’如果劃槳的速度太快的話,就會破壞船行的節拍,一攪亂節拍,再恢複正確的速度就很難了。”同樣,我們每天要做好工作與生活的協調,就要注意用好自身的節奏。

苗鵬睜開了眼睛,才不過清晨五點鍾,他便已精神飽滿,充滿幹勁。另一方麵,他的太太卻把被子拉高,將麵孔埋在枕頭底下。

苗鵬說:“過去15年來,我們倆簡直幾乎沒有同時床起過。”

像苗鵬夫婦這樣的情況,並非少見。

我們的身體像個時鍾那樣複雜地操作,而且每個人的運轉速度也像時鍾那樣彼此略有不同。苗鵬是個上午型的人,而他的太太則要到入夜後才精神最好。

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注重時間的節奏。管理好自己的生理節奏,將最有精力的時間用在刀刃上,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身體,享受更輕鬆、更簡單的度過每一天。

很久以來,行為學家一直認為人體生物鍾方麵的差異主要是個人的怪癖或早年養成的習慣。直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醫生兼生物學家赫森提出了一項稱為“時間生物學”的理論,此見解才受到挑戰。赫森醫生在哈佛大學實驗室中發現某些血細胞的數目並非整天一樣,視它們從體內產生的時間不同而定,但這些變化是可以預測的。細胞的數目會在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比較高。而在12小時之後則比較低。他還發現心髒新陳代謝率和體溫等也有同樣的規律。

赫森的解釋是,我們體內的各個係統並非永遠穩定而無變化地操作,而是有大約一個周期。有時會加速,有時會減慢。赫森把這些身體節奏稱為“生理節奏”。

時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工作,現在全部由美國太空總署主持。羅傑斯就是該署的一位研究生理學家,亦是一位生理節奏學權威,據他說,在大多數太空穿梭飛行中,製定太空人的工作程序表時都應用了生理節奏的原理。

這項太空時代的研究工作有許多成果可以在地球上采用。例如,時間生物學家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進食可以使體重不增反減,一天中哪段時間你最有能力應付最艱苦的挑戰,什麼時候你忍受疼痛的能力最強而適宜去看牙醫,什麼時候做運動可以收到最大效果。羅傑斯說:“人生效率的一項生物學法則是:要想事半功倍,必須將你的活動要求和你的生物能力配合。”

你可以利用生理節奏規律來幫助你。但是,你首先必須知道如何去辨認它們。羅傑斯和他的同事們已研究出以下這套方法,可以幫助你測定自己的身體規律:

早上起床之後一小時,量一量你的體溫,然後每隔四小時再量一次,最後一次測量時間盡量安排在靠近上床時間。一天結束時,你應該得到五個體溫度數。

每個人的變化不同而結果亦異。你的體溫在什麼時候開始升高?在什麼時候到達最高點?什麼時候降至最低點?你一旦熟悉了自己的規律之後,便可以利用時間生學家的技術來增進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的生理節奏到達最高峰的時候,做體力工作便會得到最佳的成績。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最高峰大約持續四小時。因此,你應該把花費氣力的活動安排在體溫最高的時候進行。

至於從事腦力活動的人,時間表則比較複雜。要求準確性的任務,例如教學工作,最好是在體溫正向上升的時候去做。大多數人體溫上升時間是在早上8時或9時,對比之下,閱讀和思考則在下午2時至4時進行比較適宜,一般人的體溫在這段時間會開始下降。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理節奏,每個人的高峰和低穀時間也各不相同。但是我們要用好自己的生理節奏,有一個習慣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對於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這種習慣顯得更加重要。

德國哲學家歌德說過:“如果我們把時間用在對的事情上麵,我們永遠都會有時間。”當你陷入瑣碎事務中時,覺得時間不夠用的時候,一定要自我反省。問問自己:我現在使用時間的方式是否最優。

把時間用在對的事情上麵,換一個說法就是,掌握好時間節奏,減少例行公事,著手重要的事項。重要的事項通常是指製定目標,規劃未來,發展新的關係,學習新技能,開始新的項目等。短期內這些事情也許不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但是用長遠的眼光去看,你一定會從這些事情中收獲很多。

如何規劃才能掌握合適的時間節奏呢?可以從這些方麵入手:

1.計劃每一天的時間

每天早上或晚上花十分鍾,寫下當日或次日你需要完成的事,依重要性前後排好次序,並做好時間安排:重要的事情安排多一些的時間,次要或沒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少安排時間,或者讓其他人幫你完成。

2.了解自己效率最優的時間

每個人似乎都有“生理時鍾”,重要的是認識你的生理時鍾,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最能發揮工作效率,這便於你在計劃中,盡可能地把有效率的時間安排給最重要的工作,然後把時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極限。

3.安排一個“絕對”時間

“絕對”時間就是不被打擾的時間。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不被幹擾”時間,並把這個時間用來解決那些最緊要的事情,或者最耗費精力的事情。

一分鍾守則——珍惜每一分鍾

珍惜每一分鍾,最大化時間的價值,幾乎是每一位日事日清者必修的一課。學會有效地管理時間,才能保證做事的效率

美國一家權威機構曾對2000名職業經理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凡是成績優異的經理都可以非常合理地利用時間,讓時間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美國著名保險推銷員弗蘭克·貝格特自創了“一分鍾守則”,他要求客戶給予一分鍾的時間,介紹自己的服務項目。一分鍾一到,他自動停止自己的話題,謝謝對方給予他一分鍾的時間。由於他遵守自己的“一分鍾服務”,所以在一天的時間經營中,幾乎和自己的業績成正比。

“一分鍾時間到了,我說完了!”信守一分鍾,沒有減少別人對自己的興趣,而且還讓對方珍惜他這一分鍾的服務。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公平的。要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按時保質地完成任務,就應當充分利用每一分鍾的價值,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被人們稱為時間管理大師的哈林·史密斯曾經提出“神奇三小時”的概念。他鼓勵人們自覺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點起床,這樣可以比別人更早開始新的一天,在時間上就能跑在別人前麵。利用每天早上5~8點這“神奇的三小時”,你可不受任何人和事幹擾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三小時就是在與時間競爭,你必須講求恒心,養成早起的習慣,以後你會受益無窮。

仔細研究一下,早睡早起除了哈林·史密斯所提到的“神奇三小時”的好處之外,更有著以下的一些好處:

1.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薩修女說過,現代生活在都市的人最缺乏的、最渴望的就是“心靈的平靜”。而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神奇的三小時想些問題、做些重要工作,這樣往往可以享受到都市喧囂忙亂背後的寧靜時刻。

2.在這段時間裏,絕對沒有人或電話來騷擾你,你可以全心全意做一些平日可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或事務,並且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3.清晨往往是你精神最集中、思路最清晰、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

4.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可以使你一天精力充沛,更能增強你的信心,考驗你的自律,為你建立一個正麵的“自我概念”。

5.當然早睡早起並不是苛刻地剝削我們的睡眠時間,正好相反,早睡早起隻是將我們的睡眠及起床時間略微調整,而這正是高效率利用時間的要求。

如果我們在晚上10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的話,我們的睡眠時間仍然是7個小時。而一般人如果在午夜12點入睡,早上7點起床的話,他們的睡眠時間也同樣是7個小時而已。所以我們在這裏提倡早睡早起,運用“神奇的三小時”這一概念,隻是非常有策略性地將休息和工作的時間對調了一下,我們將晚上10點至午夜12點這段本是用來看電視、看報紙、娛樂、應酬的時間用於睡眠,而早上5~8點這段本應用來睡眠的時間,則用來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應該明白生活要怎樣度過才會更有意義。二八法則要求我們不僅要按照它的方法去做事,而且啟迪我們每天“神奇三小時”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高效率地運用每時每刻。

對每個成功的人來說,時間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時間是最重要的資產,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後再也不會回頭,關鍵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

研究時間管理之道,首先必須知道,一個小時沒有60分鍾。事實上,一個小時內隻有利用到的那幾分鍾而已。

大家一天要浪費幾個小時呢?如果真想知道,不妨來做一個實驗。首先,找一個記事本,把每一天劃分成3個小時的區域。然後再把每個小時劃分成60分鍾的小格。在這整個星期裏麵,隨時把所做的事情記錄在劃分的表格中,連續做一個星期試試看,再回頭來檢查一下記事本,就會發現,由於拖延和管理不良,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光陰。

當人們了解到應如何使用時間之後,再回頭重做一次實驗。這一次多用點心來計劃時間,把需要做及想要做的事仔細安排進你的時間表,再看效率是否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