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試,是科舉考試的起點,考生需要在本縣參加,由知縣主持。考生需要提交包括個人信息、祖上三代姓名履曆等資料,以確保身份清白,沒有犯罪記錄。

當然,以上對宋勉來說皆不成問題,因為戰亂,許多人都是背井離鄉,針對這個問題,朝廷已經重新做了戶口登記。

雖然宋勉已經打好了基礎,但是他仍然三更起五更眠,不斷鞏固知識,胡瑗不止一次感歎自己這個小弟子不僅天資聰穎,更是勤勉,未來可期!

時間如流水,轉眼就到了縣試的日子,宋勉已經滿6歲,虛歲7歲,早早幾日,家裏已經將備考的東西準備完善,厚積薄發,畢竟是經曆過大大小小考試的人,宋勉不覺緊張,但是全家人都“如臨大敵”,家裏的公雞這幾日都不見打鳴了。

提前一日,宋父就和宋勉一起住到了縣城,因縣試在即,到處可見身著長衫的文人。宋勉也在臨陣磨槍,在自己製作的小本子上鞏固加深知識。

排隊,檢查,進場,一切都有條不紊,大宋朝剛剛建國十餘年,如一輪新日,官場腐敗這些問題還不甚明顯,特別是新帝登基之後,大家更是鉚足了勁要大幹一番。

第一場《經論》,拿到試題,宋勉瀏覽一番,都是一些基礎背誦的知識,在草紙上寫了一遍,檢查無誤後謄抄在試卷上,檢查無錯漏之後宋勉就舉手示意交了試卷,隨著人群走出考場。

接下來的是《貼試》、《律賦》、《策論》等考試,考試全部結束父子二人還要等考試結果。不出所料,宋勉榜上有名。宋父更是喜極而泣,自家孩子還是有讀書天賦的!

回到家中,隻見夫子躺在椅子上,搖晃著扇子,宋勉走上前接過扇子,“夫子,幸不辱命!”“你呀,考不上才讓為師意外!接下來就要備考府試了,……”

兩人針對接下來的備考又做了計劃,隻有通過府試,成為了童生才能算得上邁進了讀書人行列,更別說之後還有院試,院試三年兩次,最近的也要隔一年,這給了宋勉更多的準備時間,當人一切還要先通過府試再說。

小說中宋勉在經曆一次次的打怪升級,當然作為小說主角,他具備一切主角應有的美好品質,更有東風相送,現實中顧楨也在經曆一次次打怪升級後結束了自己重生後的第一年。

細數這一年的收獲,可不謂不豐。學習上顧楨更是走在前列,穩紮穩打的學習完成了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期末考試一結束,顧楨就敲響了校長的辦公室大門。

“什麼?你要跳級!”高校長聽了顧楨的話後簡直要跳起來了,這怎麼行,顧楨就是他的一張王牌,他做夢都是兩年後顧楨高考一鳴驚人,一高二高校長恭維著自己,學習再好能比得上人家準備三年?眼看顧楨“油鹽不進”,高校長摸了摸自己隻剩下幾根頭發的頭頂,帶著顧楨進了高三年級組辦公室。

“沈老師,顧楨同學要跳級,你組織一下考核”

聽到高校長的話,辦公室的老師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正好,這裏有一份聯考試卷,顧楨同學準備什麼時候做?”

“現在就可以”,統一了意見之後,顧楨就在辦公室內做起了題,語文、數學、英語、文科綜合,幾張卷子也一起發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