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參考文獻(3 / 3)

[69]單妹,許梓榮.玉米赤黴烯酮研究進展.飼料研究,2005(5):15~17

[70]胡偉蓮,呂建敏.雜色曲黴素毒性及檢測方法研究進展.中國飼料,2004(23):32~33

[71]高翔,李梅,張立實.赭曲黴毒素A的毒性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衛生分冊.2005,32(1):51~55

[72]丁建英,韓劍眾.赭曲黴毒素A的研究進展.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27(3):112~115

[73]田禾菁,劉秀梅.中國糧食中雜色曲黴素汙染狀況調查及分析.衛生研究.2004,33(5):606~608

[74]劉鄰渭.食品化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75]劉寧,沈明浩.食品毒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76]汪東風.食品中有害成分化學.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77]顧向榮等.動物毒素與有害植物(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78]羅深秋,俞守義.南方有毒植物及其中毒的處理.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0

[79]伍漢霖.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誌.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80]劉國芸.飲食營養與衛生.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0

[81]史賢明.食品安全與衛生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82]何計國等.食品衛生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83]王竹天等.食品安全與健康.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84]食品衛生學編寫組.食品衛生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85]劉靜波.食品安全與選購.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86]朱珠.食品安全與衛生檢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7]張曉燕.食品衛生與質量管理.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88]周誌軍等.轉基因食品及其檢測技術.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2(1)

[89]徐曼妮等.轉基因食品及其檢測技術.食品科技,2002(12)

[90]王慶華等.轉基因食品及其檢測技術的發展現狀.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2(3)

[91]楊維東等.腹瀉性貝毒研究現狀.海洋科學,2005(5)

[92]秦富等主編.歐美食品安全體係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93]陳炳卿,劉誌誠,王茂起主編.現代食品衛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94]鄭鵬然,周樹南主編.食品衛生全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

[95]衛生部衛生法製與監督司編.食品中毒預防與控製.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96]艾誌錄,魯茂林主編.食品標準與法規.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97]劉曉芳主編.營養與食品安全技術.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98]錢建亞,熊強主編.食品安全概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99]陳錫文,鄧楠等.中國食品安全戰略研究.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100]賀國銘,張欣.HACCP體係內審員教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101]田輝光等.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102]夏延斌,錢和等.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製.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10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法規司.食品安全相關法規文件彙編.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104]張建新等主編.食品標準與法規.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105]趙丹宇等主編.國際食品法典應用指南.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