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緊張抉擇曲折的高中生活二(1 / 3)

3.萬事開頭難

(藤媽心語)教育的理念是一個哲學的命題:你相信人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問題。

和前麵學校的林林總總,總算有個結局,這一頁終於翻過去了。我贏得了女兒的笑臉,女兒也快活了。假期的時候,我們整理原來的校服,發現有些還是嶄新的,還沒有穿過呢,我把一些校服拿到原來學校的二手店去賣,原價三百多塊的校服,才賣了幾十塊錢。不賣吧,留著也沒人穿;賣吧,又隻能賣回喝水的錢。女兒看到了表示歉意,並說“新學校會是她最後一個高中了”。我說不是女兒的錯,如果當初我們知道學校會這麼做,我們可能就不會去了。

這天進城和女兒去新學校買校服,新學校就坐落在大學邊上的一條街上。從外表看,不覺得很起眼,但走進去你會發現它的不同。不同的並不是哪裏多了一張畫、一盆花、幾把椅子,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喜悅的、向上的、朝氣蓬勃的精神。每個人見麵彼此都微笑地打著招呼。我們按著前台小姐的提示,來到賣校服的教室。裏麵隻有一個女士,跟我們打招呼,讓我們先挑,挑好了再來結賬。

挑衣服女兒是行家,她挑得很仔細,新校服款式不錯,料子稍嫌單薄了一點,但心情極佳的女兒說“沒問題”。她挑了襯衫、裙子、外套、毛衣,還有運動衣。結賬的時候,我說:“好歹這次的校服比上次的便宜。”女兒說:“媽媽,我不會讓你後悔的。”

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女兒把新校服試了一遍,她認為裙子有點長,就自己拿出熨鬥和針線,把裙子縫短了一點,用熨鬥熨平,然後才睡覺。

從家到新學校比原來的學校近多了,順利的話就10分鍾;塞車的話,最多20分鍾也可以到了。這樣女兒每天可以多睡半個小時,情況比以前要好多了。

開學第一天,是開學典禮,家長也被邀請參加開學典禮。不大的禮堂裏,我看到穿著校服整整齊齊的高中生們,臉上洋溢著青春氣息,真為他們感到自豪!女兒穿著新校服站在學生隊伍裏,顯得有點稚氣。她一副笑眯眯的樣子,從我身旁走過,還俏皮地擺了擺手。我滿心歡喜地看著女兒,真誠地希望她能一直喜歡這個新的高中。

典禮開始,學校校長,一位歐裔女士,開始致辭。她高瞻遠矚地指出這個學校師生的奮鬥目標——國際級的世界名校。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教師們努力工作,家長們多多支持。我當時覺得目標很好,可是我並沒有把“世界名校”的目標和女兒連起來,也沒覺得我們家和這個目標有什麼不可分割的聯係。不過聽了之後,我也覺得很高興,因為發現這是一個鼓勵“優秀”的地方,而不是“打擊”優秀的地方。怪不得女兒一定要來呢,她肯定是體會到了這一點。我還有點納悶,我從來沒跟她提過這個學校,周圍也沒有人跟這個學校有什麼關係,怎麼女兒就這麼堅定地要來這裏上學呢?很顯然,她是體會到了這個地方和她有著某種天然的聯係。我想,這個聯係,可能就是彼此的一致目標吧,這個目標就是“追求卓越”。

典禮結束,學生們回教室了,剩下家長們在禮堂裏小聚。我看到了為數不少的華裔家長,還有韓裔家長、幾個歐裔家長。這個學校的亞裔學生占了絕大多數。我和幾個華裔家長聊了聊,感覺他們了解的關於這個學校的知識都比我多,講起來頭頭是道。我知道,我的目的不是我作為家長把學校了解得清清楚楚,我的目的是女兒能把學校了解得透透徹徹。所以我和這些家長的要求是不同的,目的也不同。我自己知道多少並不能說明什麼,而女兒則需要知道她所學習的學校、所做的IB學習內容、所要進行的考試和她將來要去的大學。這一切不一定是誰教的,但是女兒是要知道的。

開學典禮上認識了幾個華裔家長,大家為能有“共識”,把孩子送進同一所學校而高興,彼此談論著將來的打算。有的說家裏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錢,一定讓孩子去美國留學;有的說要教育孩子努力學習,一定要獲得獎學金,否則的話,就去不成美國讀大學了,因為學費太貴;還有的說家裏在美國有直係親戚,實在不行看是否辦個綠卡,走“曲線救國”的路子。

聽著別人的討論,我想我怎麼什麼都沒有準備啊?錢沒有、美國親戚就更沒有了。看來,上天注定要我走一條不同的路了!我仔細想想,又樂了,我什麼時候走過和他人一樣的路呢!我不是一直都在走自己的路嗎?而且還從不往兩邊看。

其實我走的路,比其他家長走的路難度要高很多。家長自己想努力,想了解什麼事,自己就能做決定,自己就能去學習了。而家長想讓孩子了解一件事、讓孩子努力,可不是家長就能決定的。有時候,家長的決定和孩子的決定能一致,就會皆大歡喜。但多數情況下是不一致的,否則現在社會上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家庭教育”問題。

很多時候,你身旁的人,你愛的人或愛你的人,都想幫你,他們有他們的人生經驗,他們覺得有些事兒或經驗可以幫得到你,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是你。在這點上,我很讚賞德國人的誠實,會的說會,不會的說不會,絕不會因為“麵子”,說幾句“應景”的話,浪費你的時間。但在華人的文化裏,這是一片“好心”,你若不領情,你就是“不識好人心”,這可是大大的“罪過”。人生有時候,真是很糾結。

走出學校大樓的時候,我想,女兒的人生,還是讓女兒自己來做主的好!

女兒開學的第一周,並沒有上課,而是做了很多相關的事兒,包括熟悉學校、老師、同學、學校規定,了解IB、未來三年的學習規劃、英美大學,和校友見麵,等等。我覺得這個過程很好,就像是做飯,先要生起一把火,然後才能把鍋放上去,若沒有火,鍋也是涼的了。

學校做的這件事,相當於“放把火”,點燃學生們心中的夢想之火,讓這個夢想激勵那些青春的心靈,發揮出自己的潛能,追逐夢想!

不管別人如何想的,我覺得女兒已經被激勵起來了!每天早上,女兒自動自覺起床,穿好校服、洗漱、吃早餐,然後上車,我送她去學校。到了校門口,女兒會說一聲“Thank you,Mum.Love you,have a nice day”,然後飛吻一個,朝著校門走去。

4.攻克數學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