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被芭比娃娃勒住喘不過氣來,他發現自己的力氣不如芭比娃娃,隻能求助地快速拍芭比娃娃的手臂,示意自己認輸了。
果然,芭比娃娃鬆手了。
她發出的聲音很機械,但能說明白。
能離開芭比娃娃遊戲區的方法隻有兩個,第一個暴力通關,打敗被女祭司賦予力量的芭比娃娃。
這一點趙仁自問做不到,芭比娃娃的力量足有兩個成年男人那麼大,身體堅硬。或許有格鬥技巧或者有武器的情況下可以通關。但趙仁自問,這兩樣東西他都不具備,隻能選擇使用第二種通關方式。
第二種通關方式很簡單,自己選擇共享記憶的方法。
……
這裏有十二個芭比娃娃,但隻保存了六個失敗者的記憶,加上趙仁就有了七個人的記憶。接受第二種方法代表著趙仁要把七個人的記憶平均分配到十二個芭比娃娃身上。
這是一種方法,但想著被分配後錯亂的記憶,自己可能已經不是自己了。
僅僅一個想法就能讓人望而卻步。
另一種方法是將七個人的記憶分配到七個芭比娃娃身上,然後與五個芭比娃娃進行戰鬥。
缺點是一旦擁有主體記憶的娃娃破損,遊戲宣告失敗。而且,這個規則下不許告知給遊戲記憶體它們是輔助的事實。
簡單的說,和趙仁一起隨行的記憶,可能會因為複蘇的記憶認為自己進入了複活賽。
一旦記憶體出現背叛的行為,主體破損必然失敗。
失敗之後,趙仁的記憶將被女祭司支配使用。
……
這僅僅是第一關就難倒了趙仁,他思考著,七個對五個,看似勝券在握。但這就是個陷阱。
不能說出真相的情況下無法團結。
無法團結,別說七個對五個,十七個對五個都不一定能有勝算。
……
要怎麼辦呢?
這個隧道有多長還知道,第一個遊戲就讓趙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迷茫。隧道裏的遊戲和世界裏的遊戲性質不太一樣。
隧道裏以生存為主要目標,而且隧道3是無人生存的隧道。這裏的玩家很少,趙仁最熟悉的博弈論在這裏大打折扣。
反正選擇不需要時間,趙仁要仔細思考一下。
目前所知,這個遊戲通關的人,隻有數學老師王樹清。那個聰明的男人怎麼過的關,到現在一無所知。
不過,趙仁和王樹清組隊過,還算對王樹清有一定的了解。那個男人不按套路出牌。
如果是趙仁的話,趙仁一定選擇第二種方法,盡量用暗示的方法告知記憶體,或者用博弈的方法維持團隊的合作性。
如果是刀疤,刀疤也一定會選擇第二種方法,或許暴力控製團體,也能成為通關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是王樹清的話,王樹清一定選擇第一種,平分記憶。
十二個芭比娃娃,十二個人平分七個人的記憶。
這樣的選擇會暴力遊戲變成智力遊戲,也隻有擁有頂尖獨特思維的人才會選擇第一種方法。
“要不試試第一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不是趙仁擅長的,但是趙仁認為,那可能是通關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