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世鐸拂袖而去,扔下托合泰一個人發愣。
幾日後,兵部便派了幾名堂官到豐台大營核對人員編製情況。雖然表麵上隻說是年末走走程序的核對,但是豐台大營上上下下心裏都清楚,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要是放在往年,這種事情能蒙就蒙過去了,實在不行再使點銀子上下打點一下,也就風平浪靜一團和氣。可眼下豐台大營內正被朝廷即將整頓豐台大營的傳言,折磨的寢食不安,人心惶惶。現在兵部忽然又派人來堪合人員,原本被托合泰勉強壓服住的局麵頓時有些失了控。
兵部核查人員,第一天還算勉強應付過去,也沒有鬧出什麼亂子出來。各營也按照規矩把各營的名單報了上來。可到了第二天,兵部的官員依次到各營核對名單和實際人員是否相符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誰心裏都清楚,名單上的名字有一半都是假的,往年這樣的事情也是走走過場,誰都不會當真。沒有料到,今年兵部的官員卻像是吃錯了藥一樣,私下裏遞銀子給他們居然不接,還堅持一個個的進行核對,這不是有病嗎?不到半天功夫,這人員的核查就根本進行不下去了。怎麼核查啊,豐台大營就是立馬出去抓壯丁,也湊不齊這些人數啊。
豐台大營的官佐們此刻真的有些氣憤難忍了,這裏的這些官佐們,誰不和京城裏的王府沾親帶故啊,拉出來很有幾個還是黃帶子的貝子,禦前侍衛出身。幾個小小的兵部堂官,咋咋呼呼的闖了進來,還不給麵子,要不是提督大人打過招呼,根本就鳥都不鳥他們。
局麵一時便有些亂了。被查出了問題的營頭,見那幾個兵部派來核查的官員,擺出一副軟硬不吃的架勢,硬是要將核查進行到底,還揚言將要對瀆職貪腐的將官治罪,頓時炸了鍋了。在部分將官們的授意和默許下,一些官佐兵卒當場就將兵部的官員圍在了大營裏麵,吵嚷著要兵部補發拖欠了三個月的軍餉。而豐台大營中其餘的參將、遊擊、統領等,這個時候都樂得躲在旁邊看熱鬧。不給錢,還來查老子,倒是要看看朝廷怎麼來收這個場。
士兵鬧餉,在清末並不算什麼新鮮事。朝廷財政拮據,拿不出那麼多銀子出來,便隻好拖著欠著,實在沒有辦法了,再想法東挪西湊填補一點。全國各地的八旗、綠營和各種練軍、防軍,每年的軍費開支接近六七千萬,占了朝廷收入的一大半。同治年間,為了軍餉的問題,李鴻章就曾經向朝廷建議過,與其養著這些不能打仗的兵,還不如分期分批裁撤全國各地的綠營,把節省下來的錢編練新式軍隊。
原本的打算是裁撤四成到五成,朝廷也同意了這個方略。可是牽涉到各方的利益,就根本推行不下去,再加上這些裁撤的兵卒安置稍有不妥,便很有可能變為匪患,最後勉強裁撤了一成都不到,便不了了之。
如此一來,朝廷不堪重負隻好拖欠軍餉,士兵拿不到軍餉便軍紀廢弛,找著點由頭就鬧餉生事,朝廷的辦法也隻能是安撫,實在鬧凶了,懲辦幾個為首的了事。
此次兵部派來核查的官員不過是些尋常的普通官員,哪見過這些兵痞老油子的陣仗,幾番推攘之下,衣服也破了,帽子也掉了,急得滿頭大汗卻是半點法子沒有。唯有為首的那位兵部主事黃姚顯得比較冷靜,取下帽子抱在胸前,也不辯解,也不爭執,一臉肅然的站在人群中,透出些許凜然不可侵犯的架勢,倒有些鎮住了那些鬧餉的兵士,不敢太過放肆。
場麵從午後僵持到黃昏,直到托合泰帶著一群將官們匆匆趕到,才算控製住了局麵。當著兵部官員的麵,托合泰厲聲斥責了鬧事的官佐兵士,又吩咐自己的親兵將為首幾人拉下去打三十軍棍,方才驅散了鬧事的兵卒。
托合泰是故意拖到這個時候才出麵的,為的也是給兵部的人一個下馬威,此刻看著兵部官員的狼狽樣子,托合泰心裏暗笑,嘴上卻隻是輕描淡寫的解釋了幾句,便帶著隨從揚長而去。
還沒有走幾步,便聽到那個兵部主事黃姚在身後高聲說道,“目無朝廷法度,聚眾鬧餉,欺侮朝廷官員,按律當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