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即有生死之說,然或為利或為情,人人皆厭死貪生,於是便有長生之說流於世間。然長生之境
未到,人已死於途中。在中州以西,有一座名山,曰往生。山頂有一白塔,名千尋,白塔正下方有一石洞
,洞中有一小泉,起初涓涓細流,一路往下便彙成雷霆之勢,終彙聚成一大瀑布,瀑布至山頂順流而下,
一泄千裏,世稱往生界。山中有一殿堂,位於半山腰上,取名往生殿。
何謂往生?
此生何恨,此生何愛,皆成往事,唯放下諸般,以清水滌之,以梵音渡之。去往往生。
往生殿建於何年,何人建之已不可考,世有傳聞,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往生界便已存在,千年前有奇人
於山頂石洞中領悟天道,看破往生,遂建往生殿,以渡世間之人。
而今,往生殿已是往生山中往生寺一派的根基所在。
說起網生寺,必得提提它所提倡的往生法。人終有一死,然靈魂不散,依舊存於人間,久之便聚少成多
,化成逆魔,危害人間,於是往生寺僧人便已渡亡魂為己任,雲遊四方,收集亡魂,帶往往生界。然人間
勾心鬥角,亡魂不願前往往生,便以封印鎮於千尋塔中。
往生山雄大巍峨,山中風景秀麗,令人最是稱奇的便是山中無論何植物皆四季常青。山頂石洞則是另一
番風景,石洞不大,其中又被小泉占去大部,泉邊圍有一圈小石,在泉中央懸浮著一柄長劍,劍體雪白,
劍尖直指小泉中央,泉水的一頭有幾塊大石,如今,一個穿著白色僧袍的僧人坐在石頭上,雙手合十,雙
目緊閉,麵色安詳,口中似在念著什麼,泉中不時冒出幾縷青煙,皆被長劍所吸。許久後,泉中不再有青
煙冒出,過後,僧人睜開眼睛,之間他的眼睛中一片雪白,是一雙沒有瞳孔的眼睛
僧人慢慢起身,踏著泉邊的小石一步一步向石洞外走去,出了石洞,走向右邊的小徑,片刻後便到了一
扇石門前,僧人抬頭一看,之間頭頂雲霧繚繞,這石門便是那千尋塔的進口。
僧人站著一動不動,許久後,塔中傳來蒼老的聲音:此行可有收獲?
僧人道:弟子此行收亡魂共七百餘,在弟子的勸導下皆赴往往生。
許久後,隻聽到塔中傳來一聲歎息,接著,那蒼老聲音再次響起,你下去罷。
僧人頷首。轉身離去。
一路往下走,僧人皆不曾稍作停留,半個時辰後僧人到了一個岔路口,往左看,正好可以看到往生殿那
翹起的飛簷,往右看卻依舊是一篇翠綠的樹林。僧人沉吟片刻後向右走去,沿著小徑筆直通往那片樹林,
在樹林盡頭,小徑向右轉去,這時可以看到,不遠處有間小屋,屋前有片竹林,僧人想了想,便不再停留
,走向那小屋。
小屋的門半掩著,向陽的窗戶開著,遠遠看去,從門縫隙中隱約可以看見絲絲陽光,起靈伸手推開門
,走了進去。屋內布置甚是簡單,隻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副茶具,除了這些,別無他物。屋內坐著一
個個老和尚,此時老和尚正在打坐,不知為何,卻是背對著窗戶,在他正前方,掛著一個碩大的佛字。起
靈對著老和尚行了個禮。和尚竟也點了點頭。
起靈道:師傅,徒兒回來了。
那和尚有點了點頭,道:你的事,我聽方丈師兄說了,你去見過先賢們了罷。
起靈道:回師傅,是的,弟子早些時候已經去過往生泉,順便拜見過先賢們了。
老和尚又道:聽說你這次無功而返,方丈師兄甚是生氣,前些日子還來打攪我這不成器的師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