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悟真乃是千年之前文風鼎盛的大越朝的一位大詩人,大書法家;被人稱作詩書雙聖。
秦牧對鑒定古物並沒有什麼經驗,但是他卻相信這絕對就是這位大文豪的手書真跡;原因很簡單,秦牧從前讀書時極為喜歡李悟真的詩,李悟真的所有傳世作品他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此本西山集中所收錄的詩卻比現在傳世的詩要多了近一倍;而且這些多出來的詩絕對是李悟真所作,因為秦牧相信除了李悟真沒有人能寫出這麼好的詩;就像秦牧前世時相信沒有人能寫出像李白那樣的詩一樣。
李悟真除了詩書雙聖的身份外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千古第一名相!
李悟真考中進士後從西北邊陲一個小縣的縣令做起;十年時間便登上左丞相的位置,這十年之間他所治理之地無不風調雨順民心安樂;他每離開一地必定萬民挽留;他每任一職必定去除沉屙,福澤後續。
他登上相位時年僅三十二歲,在位三十年,將一個風雨飄搖的大越朝治理的強盛無比。在他死後大越朝迎來了一個曆史上最有名的昏君,此人在位三十年,勞民傷財的事情做了無數,即便如此,竟然也未將大越朝的國力耗空。由此可見李悟真的治國之能。
李悟真可以說是千年來讀書人的第一楷模,秦牧也是一個讀書人;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將此書納入懷中。
文家不愧是荊陽郡傳承數代的望族,收藏的東西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的精品。
但是當秦牧打開最上層的中間的那個小箱子後,便對下麵兩層的東西看都不在多看一眼;這個箱子中隻放著厚厚的一本書籍;封麵上寫著《五行道術初解》六個大字。
秦牧用微微顫抖的手拿起此書,仔細翻看了一遍後便將眼睛閉了起來;這本書竟然是一本講解基礎道法的道書;而且此書頗為係統,既有五行道法初期的所有的修行法門,而且還係統的介紹了一些基礎的修仙知識,比如何為五行靈根,修煉中的一些忌諱等等,而且每種修行法門後麵還附有數種法術。
秦牧平靜了下如波濤般的心情,靜靜的考慮起來。
文家寶庫既然能有此等道書珍藏,那麼可以肯定文家和修仙界有聯係;但是,既然文家和修仙界有聯係那麼為何會被一個紅綢客鬧的雞犬不寧呢?
這有兩種可能,一是文家祖輩與修仙界有來往,但是現在這聯係已經斷了;二文家現在和修仙界有聯係,但是請動修仙者代價太大,或者請動修仙者的機會有限,文家不願意為了一個女子花費如此代價,或者浪費難得的機會。
若是第一種可能自然好說,但是若是第二種,自己是否帶給文家足夠的危機感,以至讓他們花費極大的代價或者使用珍惜的機會請動修仙者呢?
秦牧想來想去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自己開口便要八十萬兩銀子,這足以讓文家元氣大傷,而且更關鍵的是文家恩將仇報,已經將自己得罪死了,所以在文家想來這八十萬兩銀子很可能不過隻是個開始。若是如此那麼文家滅頂之災便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