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仁養心,德養壽(1)(2 / 3)

還有一次,一個臣子做了一條緋紅色褲子,在皇宮進進出出,說這樣能升官發財。隋文帝認為此人以妖法惑眾,下令將他處死。司法大臣趙綽覺得處罰太重,當麵頂撞隋文帝說,依據法律,這樣的事不足以定死罪。隋文帝龍顏大怒,下令要將趙綽一並處死。臨刑前,隋文帝問趙綽還有何話可說,趙綽哭道:“臣一心執法,不敢惜死,隻是陛下寧可殺我,決不可枉殺一人!”隋文帝愣了一下,終於明白了趙綽以死護法的用心,立即下令釋放趙綽,並免除了那個穿緋紅色褲子的臣子的罪罰。

成吉思汗的孫子、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活了80歲,是曆史上8個壽至耄耋的皇帝之一。史書評價他“仁明英睿”、“度量弘廣”。當時,蒙古族的鐵蹄雖然掃蕩歐亞大陸,威力無比,但這個“馬背民族”在政治上仍處於半奴隸半封建的狀態,野蠻行為比比皆是。

忽必烈對此深有感知,他在領導統一全國的戰爭中,一再告誡將士們勿濫殺無辜。他聽到一些隨便殺人的事情後非常氣憤,怒斥道:“凡是死罪必須詳細查明,罪證屬實後才

能處死。”

有一年,蒙古軍南下攻入江淮一帶,俘獲大量南宋軍民,忽必烈下令全部釋放。統一全國後,忽必烈下詔書讓十路宣撫使酌情減免民間的賦稅,鼓勵人們恢複農業生產,對遊閑懶惰者給予處罰。他還提倡尊老愛幼,關心民間疾苦,對貪官汙吏和不孝敬老人的人,視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罰;對確有真才實學和政績突出者,要求申報朝廷,以便國家予以任用。南宋滅亡後,忽必烈下令各地對前朝聖賢之後、各界知名人士及隱逸山林的名士,要一一申報到朝廷,對其中的鰥寡孤獨廢疾者,視不同情況給予贍養。並頒詔保護名山大川、道觀廟宇及前代名人遺跡。在大災之年,他及時開倉救濟災民。

明成祖朱棣,享年65歲,是明代最有建樹的皇帝之一,他不僅關心將士吃飯和行軍中的各種困難,也把民間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中。朱棣跟隨父親朱元璋南征北戰,曆盡磨難,深知士兵不易,百姓生活更為艱辛,因而他堅持同戰士同甘共苦,並讓他們愛惜百姓,不要擾民、害民。據《明史》記載,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隨軍到達威虜鎮。因連續行軍,將士疲憊不堪,饑渴難耐,朱棣把跟隨自己的駱駝所載的僅有的一點水分給衛士們止渴,“視士軍皆食,始進膳”。有一次到開平,他念及士卒艱苦,便不吃葷菜,隻吃素食。對於各地有關水旱災荒的報告,朱棣總是朝告夕賑,從不耽誤。他要求官吏要關心民眾疾苦,曾命一千五百多名官員陳述民間疾苦,不發言者罪之。他還規定,“六軍入關有踐田禾取民畜產者,以軍法論。”由於他關心民瘼,濟貧救困,從而使人民群眾得到休養生息,生產得到發展,國力大大增強。

本仁祖義,養生之大道

翻開浩瀚的清宮醫案,可以看到,清朝前期幾個最有作為的皇帝,不但享年最高,而且胸懷也最為開闊,最具仁愛之心。

清太祖努爾哈赤,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開創了大清王朝的宏偉基業,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功不可沒。享年68歲的他,胸襟寬宏,不計小怨,甚至能容忍和錄用仇敵。他率兵攻翁科洛城時,先被守城的鄂爾果尼以箭射中,血流到腳;又被守城的洛科射中頸部,血流如注,幾乎喪了性命。後來終於攻克翁科洛城,鄂爾果尼和洛科被擒,眾將士請求對他們施行亂箭穿心的酷刑,以雪前恨,可努爾哈赤卻說:“兩軍交戰,誌在取勝。彼為其主,乃以射我。今為我用,不又為我射敵耶!如此勇敢之人,若臨陣死於鋒鏑,猶將惜之,何以射我而殺之乎!”於是,命人給二人鬆綁,並授予“牛錄額真”之官職。

清康熙皇帝,享年69歲,年近“古稀”,在當時也算個長壽皇帝了。這位在中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60餘年間,革故鼎新,勤奮工作,好學不倦,重農崇文,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麵。他的寬厚仁愛,突出地表現在善治蒙古,正確處理朝廷與少數民族的關係上。

據閻崇年《清朝皇帝列傳》記載,康熙帝堅持以仁道安撫蒙古的政策大獲成功。當時蒙古諸部內訌不止,互相殘殺。康熙帝乘噶爾丹東犯喀爾喀之機,親赴塞外高原,主持內外蒙古汗、台吉、濟農等在多倫諾爾會盟。會盟期間,土謝圖汗等蒙古王公貴族,由理藩院官員引領晉見康熙皇帝。康熙帝對土謝圖汗擅自殺紮薩克圖汗,引起喀爾喀蒙古內部分裂,給噶爾丹以可乘之機,頗為不滿,令其“具疏引罪”。康熙帝在大蒙古包正式接受全體喀爾喀蒙古貴族的臣服。而後,舉行會盟,令蒙古部眾心悅誠服,從而使喀爾喀蒙古冰釋前仇,化解分歧,實現了內部的重新統一,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喀爾喀蒙古的統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