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 章 品牌塑造的艱辛之路(1 / 3)

在周邊城市初步站穩腳跟後,陽光灑在村莊紡織廠那愈發忙碌的工坊上,似乎也在為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而添上一抹亮色。可龍飛心裏清楚,這隻是邁出的一小步,要想讓村莊紡織廠真正實現長遠發展,品牌塑造是關鍵所在,那是一條布滿荊棘、充滿艱辛與挑戰的漫漫長路,就如同要在一片荒蕪中開辟出繁花似錦的花園,談何容易呀。

“墨雲,我們不能隻滿足於現有的市場份額,得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知名品牌。”龍飛在一次會議上說道,他坐在會議室的主位上,目光堅定地看著圍坐在桌旁的幾位骨幹,雙手輕輕敲打著桌麵,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隻有有了響亮的品牌,咱們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才能走得更遠,不然永遠隻能在這小圈子裏打轉呀。”

墨雲點頭表示同意,眉頭卻微微皺起,滿臉無奈地說:“將軍,您說得對,可這談何容易啊。咱這村子的紡織廠,之前一直埋頭搞生產,對品牌這一塊兒都沒怎麼重視過,現在要從頭開始打造,那可得費好大的勁兒呢,而且咱們也沒什麼經驗呀,真是兩眼一抹黑,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才好。”

阿強說道:“是啊,品牌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還需要專業的人才。你看那些知名的大品牌,哪個不是砸了大把的錢在廣告宣傳、品牌包裝上呀,還得有一幫懂營銷、會設計的專業人士出謀劃策呢。咱們現在雖說有點盈利了,可那點錢跟人家比起來,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呀,要真投入到品牌建設裏,還不知道夠不夠用呢,這資金就是個大難題啊。再說人才,咱這小地方,去哪兒找那些專業的呀,愁人呐。”阿強一邊說著,一邊撓了撓頭,臉上滿是發愁的樣子。

林鳳思索片刻後說:“我們可以先從提升產品包裝和宣傳口號入手。包裝就像是產品的外衣,好看又有特色的包裝能第一時間吸引顧客的眼球;宣傳口號呢,簡單好記又朗朗上口的話,別人一聽就能記住咱們的品牌,這兩樣先做好了,也算是邁出品牌建設的第一步了呀。”林鳳微微皺眉,心裏已經在盤算著該怎麼去落實這兩個方麵了,雖然知道這也不是輕鬆的事兒,但總得一點一點開始嘛。

於是,龍飛決定聘請專業的設計團隊來為產品重新設計包裝。他托人四處打聽,找了好幾家口碑不錯的設計團隊,經過一番篩選,選定了一家看起來挺有實力的。可在與設計團隊溝通的過程中,出現了意見不合的情況。

“我覺得這個設計太普通了,沒有突出我們產品的特色。”龍飛看著設計初稿說道,他拿著設計圖紙,眉頭緊皺,眼神中透著一絲失望,指著上麵的圖案和排版,“你看這包裝,看著和市麵上那些大路貨沒啥區別呀,咱們的產品有自己獨特的工藝和材質,這些優勢在這包裝上一點都沒體現出來,這樣怎麼能讓顧客一眼就記住咱們呢?”

設計團隊負責人反駁道:“這是根據當前市場流行趨勢設計的,已經很新穎了。現在市場上就流行這種簡約又時尚的風格,顧客們都喜歡,而且這樣的設計通用性強,能適應不同的消費群體呀,您可能不太了解現在的設計潮流,我們這都是按照專業的眼光來做的呀。”那負責人一臉自信,覺得自己的設計沒什麼問題,畢竟他們也是按照行業的常規做法來的嘛。

雙方僵持不下,你來我往地爭論了好幾次,誰也說服不了誰,導致設計工作進展緩慢。設計團隊覺得客戶要求太苛刻,不好伺候;龍飛這邊又覺得對方沒理解自己的意圖,設計不到位,氣氛變得有些尷尬和緊張起來。

“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我們必須盡快確定方案。”龍飛著急地說道,他心裏清楚這品牌建設每一步都耽誤不得,時間就是金錢呀,再這麼耗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把品牌推出去呢,“咱們都各退一步,再好好商量商量,爭取早點定下來,大家都抓緊時間呀。”

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終於確定了一個大家都比較滿意的包裝設計。那包裝采用了村裏傳統紡織工藝中的一些元素,比如把獨特的花紋巧妙地融入到現代簡約的排版中,色彩上也選取了能體現產品材質特色的色調,整體看上去既時尚大氣,又獨具鄉村韻味,讓人眼前一亮,一眼就能看出與其他產品的不同之處。

接下來是宣傳口號的製定。村民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大多都過於簡單和直白,缺乏吸引力。大家圍坐在村子的廣場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這個說“我們的布質量好”,那個說“村莊紡織廠的布頂呱呱”,雖然直白地表達了產品的優點,可聽起來就是沒什麼新意,很難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的口號要簡潔明了,又能讓人一下子記住。”龍飛說道,他聽著大家的提議,笑著搖搖頭,鼓勵大家再多想想,“得有點創意,能體現出咱們產品的獨特之處,讓人一聽就忘不了,這樣才能達到宣傳的效果呀。”

經過反複琢磨,終於想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宣傳口號。那口號巧妙地結合了村子的名字、紡織工藝以及產品的品質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寓意深刻,讓人一聽就能大致了解村莊紡織廠的優勢所在,大家都覺得這個口號很不錯,充滿了期待。

有了新的包裝和宣傳口號,龍飛準備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但在選擇廣告渠道時,又犯了難。大家聚在辦公室裏,看著桌上擺放的各種廣告渠道資料,愁眉不展,各抒己見。

“電視廣告費用太高,我們承擔不起。那黃金時段的廣告,一秒鍾就是大把的錢呀,咱們這小廠的資金可經不起這麼折騰,而且就算投了,也不知道效果咋樣呢,風險太大了。網絡廣告效果又難以評估。現在網絡上信息太多太雜了,咱們投了廣告,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看到,能不能轉化成實際的銷量,心裏沒底呀。”墨雲分析道,他翻看著那些廣告報價單,無奈地歎了口氣,感覺每個選擇都不太好做呀。

阿強提議:“要不我們先從本地的報紙和廣播入手?這倆成本相對低一些,而且咱們周邊城市的老百姓平時也都聽廣播、看報紙,覆蓋麵雖說不是特別廣,但總能讓一部分人知道咱們的品牌呀,先從小範圍做起嘛。”阿強覺得先試試這種穩妥又經濟的方式比較好,一步一步來,慢慢擴大影響力。

林鳳則認為:“社交媒體的傳播速度快,成本相對較低,可以重點考慮。現在大家都玩微信、抖音啥的,咱們要是能在上麵做做宣傳,拍點有意思的短視頻,或者發些圖文介紹,說不定一下子就能火起來呢,靠網友們的轉發分享,傳播範圍可廣了,而且投入的資金也不用太多呀。”林鳳眼睛亮晶晶的,覺得社交媒體是個很有潛力的宣傳渠道呢。

經過一番權衡,決定采用多種渠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廣告投放。他們聯係了本地的幾家報社和廣播電台,投放了一些廣告,同時也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專門負責社交媒體的運營,開始拍攝製作宣傳短視頻、撰寫圖文內容,在各個平台上發布起來,忙得不亦樂乎,都盼著能通過這些廣告宣傳,讓品牌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呢。

然而,廣告投放後,效果並不理想。產品的知名度並沒有得到明顯提升。日子一天天過去,訂單量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蹭蹭往上漲,大家心裏都很納悶,也有些失落。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投入了這麼多,怎麼一點水花也沒濺起來?”阿強不解地問道,他看著那依舊不溫不火的銷售數據,無奈地搖搖頭,“這錢也花了,力也出了,咋就沒啥效果呢,是不是咱們哪兒沒做對呀?”

龍飛冷靜地思考著:“可能是我們的廣告內容不夠吸引人,或者是投放的時機不對。你看咱們的廣告,雖然各個渠道都投了,可內容上可能還是不夠出彩,沒能抓住顧客的眼球,讓他們產生購買的欲望。還有投放的時機,說不定沒趕上大家關注度高的時候,就這麼被淹沒在眾多信息裏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