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海軍衙門總理大臣醇親王隻知道撈錢和討好慈禧(2 / 2)

慈禧太後知道將他嚇怕了,也就滿意了,“你不要多心!”她安慰他說,“我知道你忠心耿耿,絕不會有什麼!我的話不是指著你說的。”接著便吩咐太監將醇親王扶出殿去。

從這次以後,醇親王一言一行,越發謹慎小心,越發為慈禧盡心盡力辦事。

而李罡應亦終於由於李鴻章的斡旋,在去年秋天遣送回國,負護送之責的是袁世凱。他本來一直帶兵駐在漢城,此時更由總理衙門加委“辦理朝鮮通商交涉事宜”,成為朝鮮京城中最有力量的外國使節。而袁世凱少年得誌,加以不學而有術,未免頤指氣使,目空一切。因此,不但朝鮮王李熙漸起反感,各國公使亦多不平。

不幸的是,袁世凱又卷入朝鮮宮廷的內爭之中。他本來與李熙的內親閔泳翔交誼甚篤,而閔泳翔與大院君李罡應是世仇,由於袁世凱護送李罡應回國,一路上談得很投機,因而招致了閔泳翔的猜忌。於是漸有流言,說袁世凱將用武力廢去李熙,用李罡應為王。這一來,父子之間,又成參商。

於是,朝鮮國王派金定熙來北京,想法能讓中國召回袁世凱,以絕後患。

這當然要在總理衙門下手。恭親王奕(左訁右斤)收了金定熙的一份重禮,便得幫他說話,特地去看醇親王,很委婉地陳述來意。

“不管也不行啊!”奕(左訁右斤)說道,“袁世凱人很能幹。就是太跋扈了,不但李熙見他頭痛,各國在那裏的使臣,亦對他不滿。倘或因此激出外交上的糾紛,很難收拾。再有一層,袁世凱如果真的擁立大院君,那就會把局麵搞得不可收拾了!”

“什麼?”醇親王這時才聽清楚,急急問道,“他要擁立大院君?”

“朝鮮有這樣的流言,外交使節中更是傳說紛紜。袁世凱是功名之士,此人的膽子很大,年紀又輕,說不定就會闖出禍來。”

“那不行!”醇親王說道,“你應該出奏。”

“是!”奕(左訁右斤)問道,“怎麼說法?”“自然是召回袁世凱。”

“老七!”奕(左訁右斤)用征詢的語氣問,“是不是以麵奏為宜?我看,咱們一塊兒‘請起’吧!”

醇親王考慮了一會兒,覺得此事必須“獨對”,但總理衙門的事務,又不便撇開奕(左訁右斤),隻有分別陳奏之一法,因而作了決定:“還是你那裏上折子,說簡略些不要緊,反正上頭一定要問我,我再談好了。”

奕(左訁右斤)照言行事。奏折到了慈禧太後那裏卻無動靜,醇親王自不便查問,同時也無暇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