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成都一地的道教傳承,主要還是依靠正一教。
正一教又稱為正一道,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五鬥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鬥米而得名。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張角於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後,同年七月,漢中地區張修也率五鬥米道響應。
五鬥米道以“治”為單位,天師為最高領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統領信道教眾,組織相當嚴密。它的宗教活動與太平道類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新入道的信徒名“鬼卒”,成為骨幹後,由他統領一眾新教徒,則升為“祭酒”,祭酒還負責在要道路口設立“義舍”,為過往行人準備食物。祭酒講解《老子》的記錄名為《老子想爾注》,書中主張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達到“治國令太平”的理想;要求教徒遵守“忠孝誠信、行善積德”的道誡。
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
千年已還,今時今日的正一教經過千年的蛻變,教派本身的構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原先的正一道,便是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為主。隻是今朝,由於宋帝喜丹石鼎藥,於是這正一教中便開始隻修符籙與丹鼎之術。
而今日,劉威請來的這些道士之中,傳承正一道的教長十之八九,不過所穿的衣服就可謂是五花八門了。其時,道教之中,若書門規之嚴,當數全真。而正一道中,卻是不忌道徒教眾食肉、婚配,甚至還可以娶妻生子,草居家中,這些道人便稱為火居道人。而那些住在道觀中的道士,也是可以娶妻婚配的,甚至還有很多道士可以和自己道觀中的女弟子“合籍雙xiu”。
當然,這些道觀中的女弟子多為孤女,或是棄嬰。由於和尚廟前隻收男孩,尼姑庵又太少,因此很多家貧多生著,便把似如賠錢貨的女嬰丟到道觀門口。
於是在這一百餘位道長之中,劉威就見到六位女道長。
閑話也不多說,“浮光掠影”開場。隻見雲海翻騰,山巒迂回起伏,那群山之顛上的仙家宮舍,氣象萬千。眾多道長雖然居在城外鄉間,可這兩月已來,自然是道聽途說了這“浮光掠影”之中的種種氣象。於是呼,劉威看出,他們的眼中除了一開始的震撼之外,餘下的便最剩下了悠然神往。
甚至到了最後,當天璣劍的新傳人站在人群當中言道:“看幾座大山飛來飛去,有什麼意思?”這一眾道長,居然還集體笑出聲來。綜觀以往,看“浮光掠影”之時,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從開場就傻著眼,張著大嘴呆到最後,遠遠不如這些道士們的心態,這般平和。
“浮光掠影”演罷,劉威複座首席,自是言道:“朕與爾等雖非一派,卻屬一脈。今日招集爾等前來,所為之事,正是與那些釋門佛子有關。朕他日之時,曾借醉與人言之天界種種,相比爾等自然略有所聞。現如今,光是我中土之地,信佛之人不計其數。然,天界仙家眾仙之靈氣,正是來源於凡間百姓之香火,如今卻是道消佛長。天界眾仙真氣漸弱,南天門外,相距西天佛門之極樂世界,本有十萬八千裏遙,如今卻是隻有了四萬六千裏之距,天界勢微啊!”
劉威說到這,很是感歎了一下。這個故事編得實在大膽,但卻也實在,將這天界比喻為凡間人界,香火多寡便是兵力強弱,如今這中土的百姓都去信佛了,那佛祖的勢力自然就增強了,中華上仙們的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見劉威痛心疾首之狀,那些道士們也是感觸良多。現如今貧家者信佛,富貴者信道,可世間之中,自然是貧者眾多。
劉威頓了頓,卻是苦著臉又道:“朕若滅佛,想必天界之上必有紛爭。可西北之地,卻又生出一狼一鹿二妖,此二妖化身為蒙人之神祀‘長生天’,號蒼狼、白鹿,借蒙人之手殺戮蒼生,以厲氣化為靈氣,若日後蒙人入主中原,舉國奉此二妖為神祀,他日此二妖必得大道,其力之巨,定然可在天界zhan有一席之地。天界……必亂已!”
眾道長聽聞,俱駭。剛剛看那“浮光掠影”之上,隻是一個千年修行的幽泉血魔,便有毀天滅地之魔力,若是那蒼狼白鹿二妖得舉國之人供奉,其魔力之強,便是翻江倒海,怕也無人能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