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渠道營銷學認為,現代營銷的終端渠道越來越趨向於“一大一小”的標準化店麵,在現實中則表現為大型量販式購物中心和社區便民店。
周易——變則通,通則久。
自然進化論——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永恒的。
縱觀中國經濟市場化以來10多年零售渠道終端的發展軌跡,從最早的國有大型商場,到中小型超市連鎖店,再到大型超市,發展到現在的量販式購物中心,以及形象統一、配貨和管理統一的社區便民店,各種形態的終端購物形式,無不體現了當時當地的消費習慣,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這一切都應歸功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比如國有大型商場的終端銷售模式,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國內經過10年的改革開放,全國的大中城市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富起來,居民存款逐漸增多,消費者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消費能力,在消費意識上需要商家去引導和激發。一旦大型國有商場出現在鬧市區,商場內形式多樣的高檔家電、服裝、家具等立刻就會吸引眾多的消費者,國有大商場的生意紅紅火火,市場一片繁榮景象。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居民的購物需求已不僅僅局限於高檔耐用消費品,對於一些日常消費品也開始追求質量保證和較低的價格,於是一大批形象統一、管理統一的連鎖超市應運而生,比如專門的家電連鎖加盟店、服裝品牌連鎖加盟店、家具專營店、汽車4S店等。此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一部分人開始追求一次性購物,通常一次購進7~10天的消費品,購物量較大。於是,大型的量販式購物場所開始出現。對於日常生活用品,如油、鹽、醬、醋、蔬菜等,人們往往不願意跑太遠的路去購買,一些連鎖超市便在居民社區開起了便利店。由此可見,任何形式的業態,都是受當時消費形式的推動而出現的,都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沃爾瑪是從美國西部偏僻小鎮起家的一家雜貨小店,到2001年以21981億美元的銷售業績登上全球零售業的首席位置。如今,已把競爭觸角伸到了我國的深圳、北京以及大部分省會城市。沃爾瑪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又有著怎樣的經營原則和經營策略?認真研究沃爾瑪的成功發展經驗,對於我們研究大渠道營銷學理論及其在營銷實踐中的應用,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初,老沃爾瑪兄弟在美國西部小鎮開了一家小型雜貨店,采取大眾化的經營模式,每天忙忙碌碌地將商品買進賣出,還要花很多精力來預防和處理庫存商品,生意做得很累,又出現了虧損,他們擔心按照這樣的模式經營下去,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他們苦苦思索著扭虧增盈的促銷方法。
一天早上,老沃爾瑪獨自一人到附近的小鎮上閑逛,發現這個小鎮上的一家小雜貨店門前聚集了很多人,遠處還有很多人在源源不斷地擁來。出於好奇,他也擠了進去,原來那家還沒有開門的小店門口貼了一張告示,上麵列出了一部分商品由於保鮮期限將至當天要以成本價銷售。很多人一大早趕來並不是看熱鬧,而是來買便宜貨的。通過與周圍的人閑聊,他了解到,這家小雜貨店經常搞這種活動。難道這家雜貨店會有這麼多的過期商品要處理嗎?老沃爾瑪也是開雜貨店的,他十分明白這不可能。會不會是一種拉攏顧客的手段呢?於是,他就在那裏和別人一樣等著小店開門,然後一樣地進去購物,一連幾天,他都是一大早就到這家小雜貨店門口,像其他人一樣地購買便宜貨。經過觀察他發現,這家小雜貨店都是以低價在處理商品,小店低價處理商品並不是不賺錢,有些甚至高過普通的進價。回家後,他進行了仔細地測算,如果他店內的所有商品都按進價出售,將會大大刺激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店內商品的銷售速度會大大提高,如此一來,他每次的采購量也將大大提高,供貨商會因此給他更多的價格優惠。最後,他發現,即使以現在的進價出售所有商品,由於大批量采購商品而帶來的較低進價,他的利潤仍然相當可觀。於是,兄弟倆馬上行動,將店內現存的商品全部以進貨價甚至是低於進貨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