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靖王一黨倒台(2 / 2)

而本朝的嘉景帝則是突發奇想,在袁立槐升任首輔之後,直接拿掉了袁立槐的工部尚書一職,這就讓袁立槐經常陷入比較尷尬的境地。

畢竟他不能正式的統率六部百司,隻是暗地裏的文官之首,在某些具體的事物上具有較重的話語權罷了。

但是具體的職能卻被六部百司具體執行著,所以他幹什麼事情都要和六部的幾個堂官商量。

說實話,他這個內閣首輔幹的挺憋屈的。

上有明君在位,下有悍臣滿朝。

這次能除掉一個楊東庭,著實能讓他舒心不少。

吏部尚書王宏遠雖然已經和他不是一條心,但是明麵上還是會保持對他的尊重。

工部尚書李輔國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遺憾沒有進入內閣。

刑部尚書李向陽……此人不提也罷。

而兵部尚書顧雲飛更是代表的是軍方利益,很多地方不會和他保持一致。

禮部尚書秦文斌算是清流一黨,但背後的閩南文人集團色彩更加濃重,這也是這兩年為什麼閩省學子通過科舉為官人數劇增的原因。

當然了,朝廷升遷提拔速度最快的當然還是蘇浙地區的官員。

畢竟王宏遠是浙省人,但本人卻是借助著蘇南,浙東士大夫集團的力量發家的。

他現在大力提拔徐天華,更多的是他背後利益集團的允諾。

畢竟徐天華在蘇浙地區很吃得開,對蘇南文官集團和浙東文官集團都是異常的友好,雙方在多個領域都展開了合作,並且全都獲利豐厚。

蘇南文官集團和浙東文官集團雖然並不是所有人全都認可徐天華,但是這兩個集團的首腦和領袖人物卻和徐天華都已經成為了利益相關密切共同體。

下麵那些官員再怎麼反對也是無效,畢竟兩大集團看起來勢力龐大,實際上全是靠幾個領袖人物支撐起來。

都察院的左都禦史,禦史台的禦史中丞哪一個不是出自蘇南與浙東文官集團?

所以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他袁立槐必須拿下,哪怕為此割讓其他利益給各大利益集團都是可以的。

在靖王一黨的核心成員被陸續逮捕和隱退之後,整個組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亂之中。

那些曾經權勢滔天、不可一世的官員們,此刻如同喪家之犬,四處逃竄,生怕被牽連進這場政治風暴。

蘇景明在川省可謂是罵的最髒的,因為他也被袁立槐劃作靖王一黨,要不是因為家族力保,此刻可能已經押送京師候斬了。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蘇景明被貶為浙省金州府奉化縣縣令,三年內不得任何提拔。

在前往浙省的路上,蘇景明簡直就是把靖王的祖宗十八代給問候了千百十遍。

誰能想到前一日他還是風光體麵的正三品按察使,在川省借著家族威望更是實權在握,結果轉頭就被貶到浙省當縣令去,而且在三年內還不能得到任何的提拔。

如此大的反差感,讓他蘇景明該如何接受?

以前他父親總是嘲笑他沒有政治眼光,但他當年畢竟年輕氣盛,根本沒有把父親的諄諄教誨放在耳邊。

可如今還要靠著父親舍下老臉去救他,著實讓他感到一陣愧疚。

說實話,如果有選擇的話,他還是希望在川省當個縣令。

最起碼他們家族在這裏的影響力非常之高,能讓他用縣令的身份享受著知府的待遇。

可是給他發配到浙省,那不就是要他的老命嗎?

誰不知道他就是被徐天華趕到川省去的?

沒想到再一次回到徐天華的地盤,並不是他在夢中的衣錦還鄉,反而是一種十分狼狽的姿態回來任職。

不過這回他級別如此之低,徐天華應該注意不到他吧?

抱著這樣的心態,又對著靖王的祖宗十八代罵罵咧咧的問候了一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