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美國女子學院的類型與基本特征(2 / 3)

2012年秋季,德克薩斯女子大學總學生人數達到了15168人,其中女性學生有13498人,男性學生1670人,後者隻占總學生人數的11%。包括國際學生在內,少數族裔占總學生人數的49.8%,其中非裔占19.9%,西班牙裔占18.4%。本科生總人數是9443人,占總人數的62.3%。該校總的教師人數是941人,其中全日製教師人數是421人,女性占到77.4%,生師比是18∶1。2012年,學校共設有118個學位項目,其中學士學位項目47個,碩士學位項目50個,博士學位項目21個。該年度共授予3656個學位,其中學士學位1912個,碩士學位1558個,博士學位186個。

德克薩斯女子大學具有為女性服務的傳統,通過教育這些具有多元化背景的學生,使其在個人及職業領域發展自己。目前德克薩斯女子大學具有雙重使命:一是向學生提供文理教育,二是為女性提供實際工業領域所需的職業、專業教育。由於德克薩斯女子大學在1972年開始在研究生層次和健康科學項目中允許男性入學,1994年開始允許男性進入所有本科教育項目,嚴格意義上講,該校已經不再屬於女子學院或女子大學的範疇。但是,由於該校在創辦時是純粹的女子學校,而且到目前為止仍然保留女子教育的傳統,主體部分還是女生,因此我們仍然將其視為女子教育機構。

3.馬裏蘭聖母大學(NotreDameofMarylandUniversity):教會女子學院的楷模

在美國,很多大學與教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有些女子學院則是教會直接創辦的。1873年聖母修女會(theSchoolSistersofNotreDame,SSND,世界第二大女性宗教團體)在巴爾的摩創辦了一個聯合機構,既招收小學年齡層次的女孩,也招收中學年齡層次的女孩。該機構即馬裏蘭聖母大學的前身。1895年聖母修女會創建了馬裏蘭聖母學院(CollegeofNotreDameofMaryLandNotrom),1896年,馬裏蘭聖母學院從馬裏蘭州獲得了特許狀,準予該校授予文學士學位,這是美國第一個天主教女子學院。1899年,該學院在曆史上第一次向6名學生頒發了學士學位,此後很多教會女子學院建立起來,到1905年,美國有10所天主教女子學院,1968年,有170多所二年和四年製女子學院以及70多所修女養成學院(SisterFormationCollege)。

該學院創辦之初就是為適應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增長的需要,向女性提供像國家最好的男子學院那樣全麵而徹底的智力培訓。1936年,聖母學院通過了榮譽法則(HonorCode),這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永久協議。榮譽法則強調在學術工作中的真實和誠實,要求學生把這樣的理想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麵。學院最初是一個住宿學院,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使得走讀學生數量日益增長。到60年代時,走讀學生數量已經超過了住宿生。像早期那些蒙特霍裏約克、瓦薩、韋爾斯利以及布林茅爾學院一樣,聖母學院也將其學術重點放在文理教育上,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追求。

1960年,中部州立協會高等教育委員會訪問團的報告稱,“馬裏蘭聖母學院寧靜的高貴,修女會的社區、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嚴格以及世俗(非宗教)教師的忠誠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該報告團認為,聖母學院的學生們表現出的寧靜而高貴的品質反映了學校獨特的德行。20世紀70年代,許多單一性別的學院和大學紛紛轉向合校教育機構。1970年,學院組織了一次調查,這對聖母學院來說是一個裏程碑事件。在此調查中,學生、校友、教師、董事會成員聚在一起,就單一性別教育進行對話。經過縝密而活躍的討論,學院最終達成一致:將保留最初的女子學院,堅持它所珍視的傳統,同時擴展其教育領域和項目。1972年,學院開始了繼續教育項目,向25歲以上的女性提供學習和獲得學士學位的機會。1975年,學院建立了周末學院,向那些已經參加工作的男性和女性提供便利的課程。1984年研究生研究項目開始,第一次向工作的專業人員提供碩士學位。2003年開始了“加速學院”(AcceleratedCollege)項目,通過與馬裏蘭的商業和衛生保健組織合作,向學生提供學習機會。2004年學校開始授予博士學位項目。2011年,在聖母學院創辦116周年之際,聖母學院改名為馬裏蘭聖母大學。

目前,該大學有標誌性的女子學院(Women'sCollege,包括繼續教育項目)、研究生院(CollegeofGraducateStudies)以及文理學院(CollegeofArtsandScience)和成人本科生院(CollegeofAdultUndergraduateStudies)周末和加速學院項目、教育學院、護理學院和藥劑學院。此外,還包括國際研究項目和複興研究所項目。國際研究項目包括英語語言研究所及語言學習中心等,英語語言研究所向非本地語言的學生提供語言和文化課程,複興研究所向50歲以上的學生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盡管馬裏蘭聖母大學是教會性質的高等教育機構,但並不是所有教職員工都是教會人士。相反,像其他所有教會學院一樣,隨著女性宗教人士和女性教徒的減少,學院開始任命許多世俗人士進入重要的領導職位。1997年,在75名全日製教師中隻有11名修女。1996年4月,一位非宗教界人士被聘為臨時校長,她後來成為聖母大學第一位世俗校長。2002年,經過與教師、職工以及董事會成員的廣泛討論之後,董事會通過了學院新的使命陳述。它綜合了聖母修女會當時使命文件中的三個目標,同時保留了“女性”、“文理教育”、“學術卓越”以及“宗教傳統”等關鍵詞。2012年2月,董事會任命詹姆斯·康尼雷(JamesF.Conneely)為校長,他是聖母馬裏蘭大學第一位男性校長,也是第二位世俗校長。

馬裏蘭聖母大學2012年總學生數是2863人,其中本科生1229人,研究生1380人,第一專業學位生254人。本科生中有女性學生1172人,男性57人,後者占本科生總人數的4.8%左右。本科生中本州學生1155人,州外學生64人,國際學生10人。在該大學的本科女子學院中,52%的學生是有色人種,95%來自馬裏蘭州,1%的國際學生來自8個國家。2012年,學校共授予學位705個學位,其中文學士學位184,理學士學位118;文學碩士學位342,理學碩士學位39個;博士學位12個。

馬裏蘭聖母大學的理念是:教育女性成為領導者,以改變世界。大學提供具有宗教傳統的文理教育,獨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使男性和女性為智力卓越而努力,創建包容性社區以向他人服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該大學最受歡迎的專業包括:注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研究與臨床護理及其他,商業經營和管理,普通教育學,通識研究與人文、文理教育,普通生物學。大學的女子學院則幫助女性確立她們的目標,賦予她們改變世界的能力;提供四年本科教育項目,並有30個專業分布在文理、護理和教育學院。由此可以看出,馬裏蘭聖母大學在繼續保持女性宗教教育傳統的同時,又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革和增設學術項目,吸引來自國內外的男生和女生。這樣一方麵保持了它們珍視的傳統,另一方麵又使學院出現蓬勃發展的局麵。

4.巴納德學院(BarnardCollege):附屬女子學院的樣板

附屬女子學院最早是並列於一所綜合性研究性大學的女子學院。巴納德學院是此類女子學院的典型代表,現附屬於哥倫比亞大學,但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並列女子學院是19世紀末綜合性男子學院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女性隔離於男性學生之外以保持男子學院威望的一種妥協和折中的結果。

1888年,24歲紐約作家安妮·米耶爾(AnnieMeyer)就紐約市的女子高等教育問題寫了一封思想激進的信。在信中,米耶爾提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紐約市日益增長的婦女數量與她們有限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這就使她們麵臨著兩難境地:或者離開家鄉去追求大學教育,或者此地有教育家去推進她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夢想。第二,哥倫比亞大學為女性開設的大學程度的課程嚴重不足。哥倫比亞大學為女子提供課程的項目開始於1883年,當時有1400名市民請願,要求哥大學提供女子教育,學校被迫同意開啟此項目。

正如米耶爾所說,哈佛大學的並列女子學院向女性提供由哈佛教授講授的課程,但是拒絕承認她們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哥倫比亞大學則恰恰相反,它向通過哥倫比亞課程提綱並與男生一樣通過考試的女生頒發學位,但在課程學習上不給她們提供任何教學或指導。米耶爾發起了一個籌款運動,試圖使哥倫比亞大學建立女子並列學院。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是弗雷德裏克·巴納德(FrederickA.P.Barnard),他也支持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並試圖使哥倫比亞大學招收女生成為合校教育機構,但他最終沒能說服董事會。在米耶爾的幫助下,並列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女子學院——巴納德學院1889年成立了。它是女性能獲得的與男子同樣教育的極少數學院之一。1900年起,該學院並入哥倫比亞大學,但同時保留董事會和獨立的財權。

在學院創辦的前幾年,它隻有6名教師和不到40名的學生,後來,通過購買土地及接受捐贈,學院才逐步擴張並繁榮起來。像其他“七姐妹”一樣,巴納德學院向女性提供高質量教育。然而它在“七姐妹”中又是與眾不同的一個,因為它向學生提供的不僅僅是文理教育環境以及緊密的社區,而且還享有研究性大學的資源。巴納德學院有自己的教師、課程、管理、運行預算以及招生程序,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它學位以及監督其教師晉升程序。巴納德學院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選課及參與課外活動,同時,也允許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享受巴納德文理學院的種種資源。

巴納德學院的成功,不在於學院改變其基本的運行方式,而是教師、董事會成員及管理者著重強調學院的曆史傳統並使其適應新的環境。巴納德繼續維持著女性董事會執行領導力的傳統及獨立的師資。目前巴納德學院學生共有2390人,30%以上是有色人種,來自48個州和53個國家。學校排名較靠前的專業有英語、經濟學、心理學、策略科學(PolyScience)及生物學。其中全日製教師208人,部分時間製教師153人。學生教師比是7∶1,72.8%的班學生低於20個。全日製教師中女性教師是124人,男性教師84人。

巴納德是一所完全女子學院,學生全部為女生,同時與哥倫比亞大學有合作關係。巴納德學院的使命是向有潛力的學生提供最高質量的文理教育,這方麵它具有其他女子學院無法比擬的優勢。巴納德學院的女生可以經曆兩種極端的教育——小型文理教育以及大型合校常春藤機構教育。巴納德女生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選課、參加運動及參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社團活動。當然哥倫比亞學生也享有同樣的機會。

附屬女子學院,作為女子學院中的一個類型,本身是因綜合大學的保守性而出現的,它成立之初就麵臨著如何處理與綜合大學之間關係的問題,尤其是在綜合大學招收女性學生成為合校教育機構之後,附屬女子學院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則是這類女子學院麵臨的最嚴重的挑戰。1999年,並列於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學院全麵合並進哈佛大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但同時,此類女子學院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它可以享受綜合大學的種種資源,因此更易於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5.西蒙斯學院(SimmonsCollege):為培養女性工人而設的女子學院

在美國婦女還沒有投票權的19世紀中後期,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服裝製造商約翰·史密斯(JohnSimmons)一直以來持有一個觀點,即女性能有獨立的生計,要過有意義的生活。因此,他希望用畢生的積蓄創辦一所強調職業性的女子學院,以培養女學生“獲得一個獨立謀生的資本”。這種特質盡管後來有所變化,但一直是早期西蒙斯學院獨特而鮮明的特征。

由於種種原因,1890年西蒙斯先生逝世後,西蒙斯學院的建設項目才稍有眉目,但1892年波士頓大火毀壞了地產上的大部分建築,致使西蒙斯學院的創辦又推遲了幾年。直到1899年,西蒙斯女子學院才正式成立。按照西蒙斯先生的遺囑,學院應該教學生學習“醫藥、音樂、繪畫、設計以及電報學”。雖然這些科目都很需要,但是醫藥學院和音樂學院,以及某些類型的技術教學相對於他留下來的錢來說,實在是一個要求過高的計劃。因為西蒙斯先生自己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的學校教育,所以他可能對於學院的建設有諸多模糊之處。不過,他期望學院還可以教“其他藝術、科學和工業類的學科”。

在董事會最初運行的時候,他們一直就學校是以貧困女孩的職業培訓為目標的慈善性機構,還是更應該注重學術性研究展開爭論,最後他們聽取了威廉姆斯學院前任院長亨利·萊菲沃爾博士(Dr.HenryLeFavour)的建議,建立一個四年製學院,這個學院是“高標準的技術學院,接受已經有通識教育基礎的女性,畢業後她們將既有廣泛的智力或藝術知識基礎,同時又有特定的技術培訓技能”。但是,這種職業性不應該是太初級的,西蒙斯教育的宗旨不是“為了某個個體的家務勞動,也不是為了成為一個仆人”。

當時大多數女子學院都建立在農村田園風格的環境中。為了服務來自工人階層的移民家庭,西蒙斯學院的管理者決定把學院建在波士頓的中心。由於入學成本和門檻相對較低,西蒙斯60多年一直有一個穩定的、有潛在需求的群體。不過,許多波士頓地區以及高等教育領域的人並不把西蒙斯看作一個真正的學院,他們認為它隻是一個高級的技術學校。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美國大學女性協會(TheAmericanAssociationofUniversityWomen)的前身——大學女校友協會(TheAssociationofCollegiateAlumnae,ACA),這個女子高等教育的保護組織竟然也反對馬薩諸塞州認可西蒙斯作為女子學院。1905年,西蒙斯學院董事會向馬薩諸塞立法機構申請允許授予學位,但是大學女校友協會認為,西蒙斯在本質上就不屬於大學性質的機構,不應該被認可為一所真正的學院,它隻是提供傳統文理教育的女子高等教育機構。但在1906年,立法機構準許西蒙斯授予學位。此後,西蒙斯學院獲得較快的發展,到1933年,第一任校長離任的時候,學院有約1600名學生和147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