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齊嬰
鄭齊嬰,開元中為吏部侍郎、河南黜陟使。將歸,途次華州。忽見五人,衣五方色衣,詣廳再拜。齊嬰問其由,答曰:“是大使五藏神。”齊嬰問曰:“神當居身中,何故相見?”答雲:“是以守氣,氣竭當散。”嬰曰:“審如是,吾其死乎?”曰:“然。”嬰倉卒求延昝刻,欲為表章及身後事,神言:“還至後衙則可。”嬰為設酒饌,皆拜而受。既修表,沐浴,服新衣,臥西壁下,至時而卒。
柳少遊
柳少遊善卜筮,著名於京師。天寶中,有客持一縑,詣少遊。引入問故,答曰:“願知年命。”少遊為作卦,成而悲歎曰:“君卦不吉,合盡今日暮。”其人傷歎久之。因求漿,家人持水至,見兩少遊,不知誰者是客。少遊指神為客,令持與客,客乃辭去。童送出門,數步遂滅。俄聞空中有哭聲,甚哀。還問少遊:“郎君識此人否?”具言前事。少遊方知客是精神。遽使看縑,乃一紙縑爾。歎曰:神舍我去,吾其死矣。“日暮而卒。
柳少遊
柳少遊善卜筮,著名於京師。天寶中,有客持一縑,詣少遊。引入問故,答曰:“願知年命。”少遊為作卦,成而悲歎曰:“君卦不吉,合盡今日暮。”其人傷歎久之。因求漿,家人持水至,見兩少遊,不知誰者是客。少遊指神為客,令持與客,客乃辭去。童送出門,數步遂滅。俄聞空中有哭聲,甚哀。還問少遊:“郎君識此人否?”具言前事。少遊方知客是精神。遽使看縑,乃一紙縑爾。歎曰:神舍我去,吾其死矣。“日暮而卒。
洛陽婦人
玄宗時,洛陽婦人患魔魅,前後術者治之不愈。婦人子詣葉法善道士,求為法遣。善雲:“此是天魔,彼自天上負罪,為帝所譴,暫在人間。然其譴已滿,尋當自去,無煩遣之也。”其人意是相解之詞,故求佑助。善雲:“誠不惜往。”乃攜人深入陽翟山中。絕嶺有池水,善於池邊行禁。久之,水中見一頭髻,如三間屋,冉冉而出,至兩目,睒如電光。須臾雲霧四合,因失所在。
晁良貞
晁良貞能判知名,性剛鷙,不懼鬼。每年,恒掘太歲地豎屋。後忽得一肉,大於食魁,良貞鞭之數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陰影聽之。三更後,車騎眾來至肉所,問太歲:“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報之?”太歲雲:“彼正榮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
李氏
上元末,複有李氏家不信太歲,掘之,得一塊肉。相傳雲:“得太歲者,鞭之數百,當免禍害。”李氏鞭九十餘,忽然騰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盡,惟小蒯公尚存。李氏兄弟恐其家滅盡,夜中,令奴悉作鬼裝束,劫小蒯,便藏之。唯此子得存,其後襲封蒯公。
又
囗州有人。亦掘得太歲,大如方,狀類赤菌,有數千眼,其家不識。移至大路,遍問識者,有胡僧驚曰:“此太歲也,宜速埋之。”其人遽送舊處。經一年,人死略盡。
張寅
範陽張寅嚐行洛陽故城南,日已昏暮,欲投宿故人家。經狹路中,馬忽驚顧,蹐跼不肯行。寅疑前有異,因視路傍墳。大柱石端有一物,若似紗籠,形大如橋柱上慈台,漸漸長大,如數斛。及地,飛如流星,其聲如雷,所曆林中宿鳥驚散。可百餘步,墮一人家。寅竊記之,乃去。後月餘,重經其家,長幼無遺失。乃詢之鄰人,雲:“其婦養姑無禮,姑死,遂有此禍
燕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