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要獨享榮耀,說穿了就是不要威脅到別人的生存空間,因為你的榮耀會讓別人變得暗淡,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謝、與下屬分享、謙卑正好讓旁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人性就這麼奇妙,沒什麼話好說。
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習慣獨享榮耀,那麼,有一天你就會獨享苦果。
176.多商量少命令
下屬員工不僅是管理者的下屬,還是管理者事業上不可或缺的夥伴。為此,在交待下屬所負責的工作時,應盡量采用建議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氣。
無論交待的內容是什麼,命令的口吻都會讓人覺得粗暴和缺乏應有的尊重。
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曾與美國最著名的傳記作家伊達·塔貝爾小姐一起吃飯,他告訴她正在寫有關“對待下屬”這本重要的書。她告訴卡耐基,在她為歐文·楊羅寫傳記的時候,訪問了與楊羅先生在同一辦公室工作了三年的助手,這個人宣稱,他從未聽到過楊羅先生向下屬下過一次命令。
例如,歐文·楊羅從來不說“你做這個或做那個”,或“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他總是說“你可以考慮這個”,或“你認為,這樣做可以嗎?”
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後,經常說:“你認為這封信如何?”在檢查某位助手所寫的信時,他總是說:“也許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他總是給人自己動手的機會,他從不告訴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成功的經驗。
多用“商量”,而不用“命令”,你不但能使下屬員工維持他們的人格尊嚴,而且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完成工作。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激發人的自尊心而不是傷害它,會使對方的自信和潛在的積極性得到發揮和表現。因此,如果你想讓下屬員工做你想要他做的事,那就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妨試試“建議”和“商量”的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企業經營者已不再是那種可以任意支使別人的領導者了。對於員工,過去的老板可以說:“喂,你去做件事。”可是現在卻應改為:“麻煩你去做這件事。”如果不用這種和善、懇求的口吻,就很難達成激勵的願望。
177.不用失敗衡量下屬的能力
大多數人之所以不願意失敗,是因為他們總是把失敗看成是一種最終的結果,認為失敗就意味著自己的方法有問題,或者是自己的能力不夠,或者自己的初衷就是錯誤的等等,並因此而悔恨、懊惱、裹足不前。可事實上,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是從失敗中取得成功的,而且他們也從來不會把失敗看成一種行為的最終結果,而隻是把它當成一個過程,一次矯正自己行為的機會。
成功的管理者永遠不會用下屬員工失敗的次數來判定他的能力高低,也不會因為員工失敗了一次而讓他停止繼續嚐試。他們的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一種鼓勵,一種強有力的激勵。
激勵失敗的員工,除了幫助他建立自信外,還可以根據他失敗的原因,給予幫助。比如,提供研究經費,分析失敗原因,提供更為可行的辦法,等等。
失敗是成功之母,世界上在失敗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鼓勵那些方向正確,工作上暫時失敗的員工努力嚐試吧!
讓他們在探索的路上努力進取,直至成功。事實上,他們的成功,本來就是管理者的成功,鼓勵他們,就是鼓勵管理者自己。
178.建立溫暖的大家庭
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因此,現代企業管理者能否充分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還在於能否給予員工穩定的歸屬感。很多時候,員工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
管理者應該意識到:在企業中,雇主與雇員,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應該成為曆史的概念,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應該在一個分享民主和參與管理的氛圍中建立起溫暖的企業大家庭。在這樣的氛圍下,潛藏在員工內心深處的主人翁責任感與精神便會無止境地迸發出來。
在一家大型企業任職的王經理就建議每隔六周搞一次“會餐”,準備一些普通的自助餐或份飯,請全體員工和家庭自由參加。
會餐在職工食堂內舉行。在那裏,大家無拘無束地品嚐著自己喜歡的食物,暢所欲言,管理者與員工及其家屬們一起舉杯,為他們所創造的業績相互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