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誠信措:誠貴坦白,信貴不疑(1)(1 / 2)

誠信是互為表裏的兩種手段。誠,貴在坦白,真摯;信,貴在信任、信賴。

誠是對自己而言,信是對他人而言。管人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處世和交往。你付出什麼就能回報什麼。付出的是誠,回報的是真;付出的是信,回報的是忠。

誠信待人,是要敞開自己的心懷,坦白示人。隻有你向別人敞開胸懷,別人才會與自己肝膽相照。因此,誠信曆來都是開明領導者恪守的信條。

第1節信任:讓下屬放開手腳

古人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人是用人的繼續,也應以信任為基點。“用人不疑”,使被用之人得到心理平衡。由於領導的信任滿足了下屬的心理需求,增強了下屬的自信心,強化了下屬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下屬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這樣一來,反而更加增強了領導對下屬的信任,長此以往,企業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企業的效益也會不斷提高。

155.信任是對下屬最大的獎賞

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是什麼,而是你把他當做什麼。你信任他多少,他就會給你回報多少。關鍵是你對他的導向。你的溝通、你的行為、你的認識、你的習慣形成你固有的用人文化。一個對他人總不放心的人,最終是孤獨、孤立而無助的。

給人以信任需要智慧,給人以信任需要膽略,給人以信任需要胸懷,給人以信任需要勇氣,給人以信任更需要執著。當你發現你的職員或下屬犯了諸如吃回扣的錯誤(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你是私下找他談心,並為其保密,以維護其尊嚴,還是通知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找到事實依據,然後將他開除,以取得殺一儆百的效果?事實上,采用後一方式的較為多見。采用前一方式的,還需要耐心,同時也不排除這個人還會第二次、第三次重複他的不良行為。如果你采取的仍然是第一次的處理方法,你將有可能獲得一名能為你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良將。

當然,給人以信任,不是無原則的不管。信任不是放任,有問題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盲目地理解與認可。授權不等於放權,放權不等於棄權,對問題必須敏銳地去發現、去防範,而且要去尋找問題,再把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千萬別被人看成是好欺騙、好糊弄的“慈善組織”。這不是包容,而是縱容,是無能,也是滋生腐敗與個人邪念的溫床。看什麼都是問題,好像什麼人都值得懷疑,不行;看不到問題,什麼都隨他去,更不行。要敢於看到問題,並準確判斷其本質,然後,恰到好處地予以扭轉和修正,多一些理解,再多一些理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信任他人,不僅能有效地激勵人,更重要的是能塑造人。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氛圍中,彼此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思維空前的放鬆與活躍,聰明才智得到盡情發揮,在這樣的境界裏,人性的本能驅使自己要維護這方相互信任的淨土,任何一個不光明的念頭的出現,都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自慚形穢。這種境界是物質激勵無法達到的。

156.惟才是舉

領導者任用下屬不能計較他們的出身,而應該看他們是否有才能,力求做到以才為重,惟才是舉。

春秋時期,百裏奚得到秦穆公的賞識而榮登宰相職位時,已經是70歲的老翁了。在此之前,出身貧寒的他,為求官而到齊國,卻連一個侍衛的職務都沒得到,無奈之下為別人養了幾年牛。

後來,百裏奚遷徙到一個叫虞的小國,並且當上了士大夫。由於他長期不得誌,而現在卻能夠嶄露頭角,高興得不得了。然而虞國隻是一個小國,後來因虞國得罪晉國,被晉國吞並,百裏奚也成了晉國的俘虜。

當時,秦晉兩國聯姻,百裏奚隨晉王女兒出嫁到了秦國,淪落為奴仆,受到了奇恥大辱。於是,他便趁機逃跑,順利地逃到了楚國,在楚國過起了牧羊生活。

秦穆公是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賢君。當他得知百裏奚已逃到楚國時,便設計通告楚國,拿幾張羊皮贖回了百裏奚,委以重任。得到明君信賴的百裏奚,大展宏圖,輔佐秦穆公,內治其亂,外禦其敵,最終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區區幾張羊皮就能換回的百裏奚,可見他的出身是何等的卑微,但秦穆公卻立即委以重任。他這種不計出身的做法不僅令百裏奚深為感動,決心一死以酬知己,而且也令其他大臣深受觸動。

作為領導,對待下屬千萬不能以出身來論英雄、論等級,隻要有才能,就應當予以重任。這樣才能贏得眾人的信服,才能為你的成功奠定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