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管理和硬管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管人手段。但在實際管人工作中,兩種手段又常常結合到一起來用,有時是軟中有硬,有時是硬中有軟,該硬時要硬如鐵石,該軟時可軟如脂水。
軟管理靠手段、招法、技巧,靠忍耐、熱心、細心;硬管理靠法律、規章、製度,靠規範、命令、強製。軟管理含有包容、忍讓之意,硬管理帶有威嚴、剛正之風。軟管理是循循善誘、春風化雨的風格,硬管理是令行禁止、勢在必然的派頭。
第1節軟用方法
俗話說:“捆硬柴禾用軟繩子。”其實,不論是捆硬柴禾還是軟柴禾,都得用軟繩子,沒有人拿著硬木棍去捆柴禾的,因為木棍根本就不具備捆柴的能力。管人就像捆柴,目的就是將眾多的人籠絡在一起,共同為企業的發展效力。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得有軟方法。
盡管各個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都有明確的規章製度,但真正能凝聚員工,使企業充滿生機的決定性因素,還是軟方法。領導者凡是善於運用軟方法管人的,其事業就蒸蒸日上;不善於用軟方法的,其組織就如同一盤散沙。
135.掌握“溫情的”管人方法
管理者的管人能力往往表現在下達命令上,因為在任何一個機構和部門中,令行禁止是最起碼的工作紀律。作為領導者,如何給下屬下達命令,這要看他所命令的對象和當時的情形而定,該硬時有時可軟,該軟時有時也可硬,每一個管理者都應清楚這一點。
一般來說,成功的管理者多以溫和的和富有人情味的方法管理下屬,也就是說以詢問、鼓勵和說服等方法帶領他們前進。因為用獎勵或肯定的方法使某種行為得以鞏固和持續,比用否定或懲罰的辦法使某種行為得以減弱或消退更有效。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喜歡做別人請求他們做的事而不願做別人命令他們做的事,而且從長遠觀點看,批評過多會損害他人的自尊心,使他們的工作效率下降,給個人的精神造成極大的傷害。
對於大多數下屬來說(指表現一般的下屬和工作積極主動、進取心強的下屬),就要采取詢問、請求式命令,如“這件事請你做好嗎?”“我們該不該這麼幹?”下屬普遍願意接受這種“溫情的”命令,自然也就能達到最好的指揮效果。為什麼呢?道理其實很簡單,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表現權威,都渴望受到尊重。運用這種命令方式,管理者不是居高臨下,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下屬商量,征求下屬的意見,請下屬參與決策,這麼做自然給下屬帶來受到尊重的愉悅。
這種命令還有一個好處,它可以避免管理者犯錯誤,使方案更完善。
因為管理者下達的不是不容置疑的、必須執行的命令,而是詢問、請求式的,下屬就有機會、有膽量說明他對這份工作的看法或者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份工作。管理者可以吸收正確的部分,以達到兼聽則明的效果。
136.用懷柔法感化下屬
有時候,你的下屬可能會犯一些比較嚴重的錯誤。此時,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恐懼,他怕同事們的埋怨,更怕老板的斥責,惶惶不可終日。
如果你看到他表現出這樣的神態,那麼,此刻你完全不需要因為他的過失而去責怪他。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策略,會更加有效。
一座寺廟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手下有一個非常不聽話的小和尚。這個小和尚總是深更半夜越牆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牆而入。
長老想教育這個小和尚,開始尋找機會。
一天深夜,長老在寺廟裏巡夜,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椅子。
他知道必定是那個小和尚借此越牆到寺外。於是,長老悄悄地搬走了椅子,自己就在原地守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來了。他爬上牆,再往“椅子”上跳。
突然,他感覺“椅子”不似先前那樣硬,軟軟的,還有點彈性。小和尚馬上就知道了“椅子已換成了長老”。
小和尚十分害怕,倉皇逃走。
在以後的日子裏,小和尚度日如年,天天都誠惶誠恐地等候著長老對他的懲罰,可是長老就像和從前一樣,跟沒有發生這件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