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東山魁夷:我是為人的靈魂而作畫(3 / 3)

東山魁夷曾留下過一句名言表述了他與川端康成的區別,他說:“藝術充滿了黑暗與悲傷,我把它們埋藏到了心底,而他卻把它們展示給了別人。”

名言:

每個人都是在荒涼無毛的的曠野上空不聽飛翔的鳥兒。每個人的心裏又都有一泓清泉,隻是有時已被生活的瑣屑遮掩。如若夜半醒來聆聽到細微的聲音,那定是泉水的清響。

我的活著,與野草一樣,也與路旁的小石一樣。

準確地說,我,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被生存,被作為日本畫家,被作為風景畫家。這種外力應稱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沒有對人的感動,也就不會有對自然的感動。倘使沒有人的感動為基礎,就不可能看到風景是美的。

溫潤的島國環境,培育了日本人親近自然、愛戀人生的溫柔細膩的情感。在感覺的洗練方麵,別國無可倫比。

我時而來了,時而去了,沒有應具的常居之世,常住之地,常安之家。隻有流轉無常,才是生存的標誌。

我是為人的靈魂為作畫。

繪畫是人的發現,不僅靠感受,而且靠思維,畫家的思維不能不伴隨著情感,思維也是感受,不過是深化了的感受。

我將一如既往地隨意遊於山野,在不斷地與自然對話中尋求作畫的契機。

我愛畫的,不是人跡未踏的景觀,而大多是讓人感受到充滿人類氣息的風景。雖沒有出現人物,但我畫的是作為人類心靈象征的風景,風景本身就闡明人的心靈。”

隻有舍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為藝之道,貴在不改初衷

倘若櫻花常開,我們的生命常在,那麼二者的巧合不會引起任何感動。花兒由於其可能凋謝才更顯示出生命的光輝。在感到花兒美好的心靈深處,我們一定會在無意識中不由得彼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到在這茫茫世界的短暫生存期間能有緣相遇的喜悅。"

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正是這片黃葉,換來了大樹的盎然生機

一個人的死,關係到整個人類的生。

一出生,我就成長在東西方的交接點上。對異國的憧憬,對故土的眷念,就是我的宿命。

靈光:

《花明》是東山的代表作之一。1968年畫家在日本“傳統文化的首都”——京都構思以“京都四季”為題的係列畫。4月10日,適值陰曆十五,畫家在白天特意觀察了京都名物——圓山公園的夜鶯,打算晚上乘月再來欣賞。入夜,畫家山郊外駕車回城——

忽抬眼,不由愣了:一輪碩大的圓月已驀地升起天邊。我驚惶地屏息期待,驅車飛駛圓山。入公園,終於輕舒了一口氣。幸而這裏離山近,盡管山端已通明,然月亮的倩影還未露出。那棵櫻,比白晝更幽婉動人、紺青的山影襯托下,數不清的枝條盛開著潔白透亮的繁花。地上無一片落英,仿佛一棵垂櫻濃縮了京都之春的全部精華。

圓月開始浮在紫藍的夜空了,花盛月圓,兩者瞬間觸目,似一見傾心。花盛一時,月圓一宵,二者合一的瞬間不知何年才有一次。若今宵的或雲或雨,則不得見。以後雖得見,我欲居其間又何等之難。凝視花月,京都的喧嚷消失了,隻有花月呼應的瞬間化為一幅純淨的畫呈現出來。想象中,花月相邀入畫並不很難;實際上,親睹花盛月圓相逢,比幻想有更深的感動。這種機遇,也許是一生才隻有一次吧。它支配我畫了這副《花明》。

名作:聽泉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

有時四五隻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字長蛇陣。看,多麼壯闊的鳥群啊!……

鳥兒鳴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鬥,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掉隊伍。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灼。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樣,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打這裏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誌飛翔的。它們為什麼飛?它們飛向何方?誰也弄不清楚,就連那裏領頭的鳥也無從知曉。

為什麼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麼就不能慢一點兒呢?

鳥兒隻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恒的,逝去的隻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地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翮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召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土地上消失。

鳥兒依然忽喇喇拍擊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悄然流淌。這裏有鳥群休息的地方,盡管是短暫的,但對於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主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鳥兒在清泉邊歇歇翅膀,養養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

泉水從地層深處湧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麵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

鳥兒站在清澄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樣。它們終於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隻顧盡快飛翔。

不過,它們似乎有所覺悟,這樣連續飛翔下去,到頭來,鳥群本身就會泯滅的,但願鳥兒盡早懂得這個道理。

我也是鳥群中的一隻,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悠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標誌。

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隻好默默低著頭。

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舍棄清高和偏執,

心靈的泉水教導我:隻有舍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於此

名作:一 片 樹 葉

無論如何,偶遇美景隻會有一次。因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斷地變化。而且,眼望著風景的我們,也在天天變化著。如果櫻花常開,我們的生命常在,那麼兩相邂逅就不會動人情懷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暫的,可他們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覺中我們會感到無限的欣喜。這不隻限於櫻花,即使路旁一棵無名小草,不是也同樣如此嗎?

現代文明的急速發展,破壞了人類和自然之間平衡。人類的妄自尊大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危險性。世界有必要恢複和諧的感覺。自然和我們都連接在一條根上,應當珍視清澄的自然和素樸的人類,要製止人類著了魔一般的貿然的行為。人應當謙虛地看待自然和風景,體會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就在我們住地周圍,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樹,一片葉子,隻要我們用心觀察,也會從中深刻地領悟出生命的涵義。

我注視著院子裏的樹木,更準確的說,是在凝望枝頭上的一片樹葉。而今它泛著美麗的綠色,在仲夏的陽光裏閃耀著光輝。我想起當它還是幼芽的時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這片新葉尚未吐露的地方,吊著一片幹枯的黃葉,不久就脫離了枝條飄落到地上。就在原來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堅強的嫩芽,生機勃勃地誕生了。

任憑寒風猛吹,任憑大雪紛紛,你默默等待著春天,慢慢地在體內積攢著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樹枝上綴滿粒粒珍珠,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著雨水閃閃發光。於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經臨近了。

春天終於來了,萬木高高興興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麵上的陳葉,早已腐爛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長成一片嫩葉,在初夏的太陽下浮綠泛金。對於柔弱的綠葉來說,初夏,既是生機旺盛的季節,也是最易遭受害蟲侵蝕的季節。幸好,你平安地迎來了暑天,而今正同夥伴們織成濃密的青蔭,遮蔽著枝頭,任鳴蟬在你的濃蔭下長嘯。

我預測著你的未來。等一場台風襲過,天氣也隨之涼爽起來。蟬聲一斷,代之而來的是樹根深處秋蟲的合唱,這唧唧蟲聲,確也能為靜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綠意,不知不覺黯然失色了,終於變成了一片黃葉,在冷雨裏垂掛著。夜來,秋風敲窗,第二於早晨起來,樹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蹤影。等到新的幼芽綻放綠意的時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樹葉,生活在世界上的萬物,都有一個相同的歸宿。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片片黃葉,換來了整個大樹的盎然生機。這一片樹葉的誕生和消亡,正標誌著生命在四季裏的不停轉化。

同樣,一個人的死關係著整個人類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歡迎的,但是,隻要你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珍視他人的生命,那麼,當你生命漸盡,行將回歸大地的時候,你應當感到安寧。這就是我觀察庭院裏的一片樹葉所得到的啟示。不,這是那片樹葉向我娓娓講述的關於生命的要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