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情火中燒(1 / 2)

石漢天點點頭道:“高少俠言之有理,稍後我立即召集所有青海派弟子趕至大慈恩寺,與大慈恩寺的禿驢決一死戰,我青海派消亡還是興盛在此一舉。”

兩人趕回客棧,石漢天忙著調集青海派所有弟子到西安,曾誌誠則趁這個空隙,留意達瓦等人及孫丹藝的動靜。石漢天未免打草驚蛇,未對達瓦等人采取行動,但六人心裏有鬼,因此坐立都不自在。而孫丹藝則行色匆匆,在客棧待上不多時,便會離開一陣子。因此曾誌誠斷定,何穎應該是被孫丹藝控製著。想到明日趁青海派與大慈恩寺火並之時,他趁機挾持孫丹藝,將何穎救出。

次日一大早,青海派的弟子從各地趕至西安,午時的時候,據石漢天言道,來到西安的弟子已達三百餘人。曾誌誠建議立即動手,但老謀深算的石漢天表示晚上動手。

傍晚時分,石漢天命令所有弟子準備火把,原來他準備火燒大慈恩寺,待得大慈恩寺救火之時,青海派再趁機殺進去,這樣就可大大減少青海派的傷亡。

此夜,西北風吹得甚緊,應了石漢天的火攻之計。

三百人打著火把,趁著風勢,衝天大火不費吹灰之力就燃了起來,大慈恩寺上下亂作一團,全寺上下像熱火上的螞蟻,來來回回運水救火。

就在眾人救火的時候,寺內不知何處卻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這琴聲波瀾不驚,如深秋的湖水,又如蝴蝶吻花,若有若無。

石漢天道:“高少俠,這琴聲傳自寺內,寺內遭如此巨變,那彈琴之人卻穩如泰山,不得不防。請高少俠代石某前去查看一下到底是何人?”

何穎在石漢天手上,曾誌誠自然沒有選擇,便循著琴聲傳來的方向而去。

曾誌誠一路而去,這琴聲忽的變了節奏,由平音入高音,但這高音入了半空中,聽得人都期待它衝入雲霄時,它卻始終在一個音上循環,等得人急不可耐,而待得眾人以為這個曲子會以平音結尾時,琴音卻驟降,如雨打芭蕉,又如百花凋落,聞之令人痛心,聽著不禁心聲疑問,這彈琴之人到底因何事心傷呢?

曾誌誠來至寺中一個獨立的院落,這琴聲正是發自那矮矮的竹屋之中,他悄悄來至池塘之前,向窗內望去,隻見那彈琴之人手掌晶瑩如玉,手指細長,臉龐似玫瑰初綻。

此時琴音戛然而止,卻有一滴冰淚花悄然滑落在琴弦之上,迸發開來,映著燭燈瑩瑩閃亮。

曾誌誠看到這裏,不知為何心裏某處酸澀不已。

此時那彈琴之人起身,將琴移至旁邊,取來紙筆,纖纖十指,優雅的揮動,幾個娟秀的字體出現在白色的紙張之上。曾誌誠抬頭望去,隻見紙上寫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李清照的詩句。那女子輕吟這句詩詞,愣了半晌,忽的拿起在燭火之上點燃了,那火光吸引了不少飛蛾,這飛蛾竟不怕火灼,紛紛衝上去,卻瞬間化為灰燼。女子望著地上僵死的飛蛾搖了搖圖,歎了幾聲,轉身又取來一張紙,輕點微挪,左揮右描,不再是寫字,而是作起畫來。少時,紙畫初成,曾誌誠向之上望去,發現那畫中之人右手揮劍,眉目極是熟悉,和自己竟然十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