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小百科(生活保健叢書)02(1 / 1)

第一章學會吃出健康來 “鹽多”未必有理

食鹽中的鈉離子為人體神經細胞傳遞信息,氯離子能在人體流淚流汗時起抗菌作用。所以,食鹽曆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但專家認為,長期食鹽過量,可導致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有專家因此提出:“遠離高血壓,從限鹽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人通過飲食攝取鹽,每人每日最佳食鹽量不應超過6克。長期食鹽量低於6克,可使25~55歲人群的血壓收縮壓降低9毫米汞柱,到55歲時冠心病死亡率可減少16%。

溫馨小貼士

腎病、腎功能不好的人排尿少,多餘的鹽分排不出去,便會吸收體內水分來稀釋這些鹽分,結果使人體組織中積水,這便是腎髒病人水腫的根源。所以,腎髒病人更要限鹽。

隻吃素油並不好

—般人對葷油都有一種偏見,認為葷油使人發胖,使血壓升高,所以隻選擇素油而拒絕吃葷油。其實素油和葷油,各有各的好處,不能偏食。各種素油絕大部分均為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如果缺少它,就會幹癟、黑瘦,皮膚、黏膜都會失去正常功能。而這種不飽和脂肪酸,人體自身無法合成,隻能從食物中攝取,其來源就是素油。

不飽和脂肪酸被人體吸收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刺激肝髒產生較多的高密度脂蛋白。這種脂蛋白就像血管“清潔工”,不停地把滯留在血管壁上多餘的膽固醇“收容”起來,再“押送”出境,防止它們停留在血管裏引起動脈硬化。

葷油(主要是豬油)中含的都是飽和脂肪酸,它雖然不能起到素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作用,但豬油的脂肪很容易被人體中的酶水解,變成三酰甘油等物質,這些物質是人體的重要能量來源。它比吃同樣的蛋白質、澱粉所產生的能量要多1倍以上,也是人體各組織細胞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所以,除了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等患者不宜食用葷油以外,豬油同樣也是人們較好的營養品。

溫馨小貼士

食用玉米胚芽油對心血管有益,並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所以為了遠離心血管疾病,可以選擇食用玉米胚芽油。

適當吃些肥肉有益健康

健康專家經科學研究發現,隻要烹調得法,肥肉同樣是一種健康長壽食品。動物脂肪中含有一種能延長壽命的物質一脂蛋白,這種物質非但不會促進血管硬化,反而可以預防高血壓等血管疾病。缺少脂蛋白可能導致貧血、癌症與營養不良等疾病。

除此之外,肥肉裏還含有豐富的脂肪,脂肪不僅可以幫助人體儲存熱能,還可以保護髒器,構成細胞,補充蛋白質,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如果身體缺乏脂肪,就會出現體力不足、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症狀。

因此,平時需要適量進食一些肥肉,保持脂肪在體內的進出平衡,既不可積累過多,也不應入不敷出。隻有在攝人過多或人體代謝紊亂時,肥肉才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

溫馨小貼士

如何才能降低肥肉中的脂肪和膽固醇,保留其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呢?方法是:用植物油將豬肉或牛肉炒熟,再淋過熱開水之後,可以除掉肉中8%的脂肪和50%的膽固醇,而味道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