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嶸修原打算陪薑鹽半天,她說取個快遞就回家,不需要他陪,就派司機送她,自己去了製藥公司。
負責人火急火燎地把有相關經驗的行業人員名單整理出來,挨個打電話聯係挖人。
報上自家公司名稱和崗位薪資,奈何公司成立時間短,出品的藥物名聲也不響,接到電話的人大多當詐騙電話掛了。
等席嶸修到,負責人的挖人計劃依舊收效甚微。
“席總,您交代的這件事有難度,高薪固然有吸引力,但不知情的人以為我們是小打小鬧的作坊,認為跳槽來我們這是自降身份,擔心公司跑路,後續找工作簡曆也不好寫。”
負責人清楚知道自家公司有個不缺錢的主,項目研究資金都是大把大把燒,員工福利待遇也好。
可不參與市場化競爭就沒有名聲,品牌不夠響亮就吸引不到人才。
“你說問題出在擔心公司跑路,以及公司名聲不夠響是嗎?”
“是的,這問題解決組建上百人團隊就有可能。要在最短時間內組建成功,我建議薪酬最好再定高點,達成什麼樣研究效果可以獲得多少獎金之類的。”
錢的事好解決,難的是讓人對一個陌生公司建立信任。
隻看到高薪而不考慮平台的人,席嶸修反倒要對他思考和工作能力持懷疑態度。
“讓斯伊特和屠辛來主持項目,組建團隊的問題能不能解決?”
負責人腦子差點停止運轉了,“斯伊特和屠辛?獲得諾獎的斯伊特和屠辛?!”
這都是醫療生物行業金字塔頂端的人物,他根本沒往這方麵想過,候選人名單裏沒有他們。
老板的格局就是不同,開口就要用拔尖尖兒的人才,不過人家大佛憑什麼來自家小廟坐鎮啊。
“能解決能解決,不發工資讓他們倒貼估計都願意!”負責人也怕上司是異想天開,多問一句,“您要怎麼邀請他們來?我們這社會地位不如高校終身教授體麵,用錢恐怕誘惑不足。”
“不邀請。往兩個高校砸錢,建實驗室,送人才。”
聽到前半句,負責人覺得自己白費半天口舌,聽到後麵,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妙啊,大氣,大格局。
得到高校支持,假借諾獎名聲,不過未必是假借,以老板的本事恐怕真能讓獎項得主主持項目。
中外兩高校研究同一項目,不亞於放在同一個賽道起跑線後賽跑,賭上民族尊嚴的無硝煙爭鋒對決就開始了。
這裏麵需要打通的關係彎彎繞繞不在少數,新藥研發的資金又是十億美元打底,老板比他想象得還要有錢得多的多,是他眼界狹隘了。
治療方案告一段落,席嶸修開始追究為什麼會中毒。
小姑娘不從事化工冶煉工作,生活環境也不嚴重汙染,排除自然環境就是人為。
病情能控製說明是慢性中毒,最低調的方式就是朝她的日常飲食或者日用品裏投毒,而能接觸到她物品的隻有舍友或者家人。
席嶸修不願以謀害親人的惡意去揣測她的家人,重點放在舍友上。
根據醫院檢測報告,重金屬累積是在兩年前發生的事,剛好與住校有舍友這件事對上。
席嶸修推測這估計就是小姑娘之前瞞著他的事,聯係了邢瑞寧,他起初不說,再次追問才把收集的資料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