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寄予希望和重托
部門主管在每一次布置工作之後,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下一級組織的負責人都要有希望和拜托的話語。盡管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指令,是每個下屬必須無條件服從的,但希望和拜托的話語則體現著利益相同與共、上司對下級員工工作的默認和關注;另一方麵主管對下屬的工作寄予希望和重托,也是管理工作上的一種技巧,體現著上級對下級的一種人文關懷,會讓下屬從心裏產生出一種被肯定、被依賴的心理,這會化為一種工作動力。
二、實施有效控製
部門主管向下屬分派工作,就是將本部門的工作計劃向下做分解落實的過程,是整個部門工作計劃的細化過程,它使部門的工作落到了實處,使每一個員工都有了責任目標。而作為主管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地保證已細化的責任目標的實現,細化的目標實現彙總就是整個部門計劃目標的實現,這也就標誌著主管全程管理的成功。但是,現實遠不如計劃那樣理想,看似已落實的計劃、已分配下去的工作,往往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障礙,它們有來自人的主觀方麵的,也有源自客觀條件的。總之,在落實計劃和工作責任後,下一步的工作還有一個有效控製的過程。
1.警惕下屬把分派的任務轉手給別人
在分派工作過程中,最糟糕的事莫過於當你把一件工作分派給某個下屬時,他反而又把這份工作分派給了別的人。也就是說,這種人實際上扮演了一種“轉包人”的角色。這些人在把工作轉包出去以後,通常也不會告訴你他已經把工作轉包出去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你便被蒙在鼓裏,被架空了,為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作為主管要善抓典型予以公開曝光,進行嚴懲。
2.注意分派出去的工作出現反彈
把工作分派出去的另一個潛在危險就是,接受任務的人往往會設法把它交還給你。
當你把某件工作分派給某人去做時,實際上就是把這件工作從你的辦公桌上處理出去,放在了別人的辦公桌上。一般除非這件工作已經百分之百地完成了,你是不會希望它回到你的辦公桌上來的——你希望拿到的隻是一份已經完成工作的報告。
但是,在每個部門裏,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並不理解你的初衷,當你把一些比較瑣碎而又令人討厭的日常工作交給他們後,往往工作還沒有完成,他們就忍不住要把這些工作反彈回到你的辦公桌上來了。
當然,有些人由於能力不夠,會在工作剛剛進行一半時,就把工作退回來了。
本來,你把工作分派出去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他們老來打攪你,以避免分散你的注意力。但是,一旦你遇到了這兩種人,最初的目的肯定會落空。因為,他們會不斷地就這件工作來打攪你。鑒於這類現象的出現,要求主管對下級的工作進度做定期抽檢,避免到月末年終把問題提出來,想重新安排都來不及了,同時要製定工作量與收益掛鉤的細則。
3.警惕下屬曲解你的本意
在分派工作時,你的要求可能會被下屬曲解。本來,你把工作分派出去的本意,就是為了把一切都簡單化,但是,有的下屬卻把它搞得非常複雜,等到這件工作完成時,你會發現,你身邊幾乎所有的人都被卷進去了。這種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的。
這表明,在分派工作中存在有些員工並沒有真正明白你所交待的任務,但鑒於麵子,朦朦朧朧地接受下來了,結果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差錯,這也是影響整個部門完不成責任目標的潛在因素,對這一類情況,主管也應有所預料,注意在例行檢查工作時予以及時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