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登陸美利堅(1 / 3)

1899年9月6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分別訓令美駐英、俄、德、法、日、意等國大使,向各駐在國政府提出關於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的照會,也稱“海約翰政策”。在那以後,“門戶開放”政策也成為美國在遠東與列強爭奪的重要工具。在此期間,雖然因為實力不濟,曾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與日本進行妥協妥協,但是美國在華始終堅持“門戶開放”原則。

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在會議上美國通過《九國公約》將“門戶開放”原則確立為20年代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思想。正是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從自身利益出發,美國分別對中國的北洋政府與南方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態度。隨著中國局勢的變化,美國對華政策由支持到逐漸疏遠北洋政府;從不理會到逐漸傾向南京政府,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變。這樣的轉變一來為了順應中國人民要求GM的發展潮流》無>錯》小說,二來符合美國在華利益的需要。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不僅有利於南京政府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加強了中美兩國間的關係。順帶還擴大了美國在華的權益,取得對華貿易優勢地位。也有力地約束了日本在華的軍事擴張,維持了華盛頓體係下遠東均勢的格局。

這個隻有短短一百多年曆史的國家,崛起的的太晚,沒能趕上殖民主義的大浪潮。等這些揚基佬摸著鼓鼓囊囊的腰包,放眼世界的時候。懸掛著米子旗的皇家海軍縱橫在五大洋上,龐大的日不落地闊橫跨了歐亞非。先入為主的英吉利和法蘭西已經把這塊蛋糕瓜分的差不多了,幾乎沒有剩下什麼。1898年,借著美西戰爭的勝利,急於對外擴張的美國終於從西班牙這個破落戶裏搶到了菲律賓,總算是擠進了亞洲。但是也僅僅是擠進來而已,南洋地區是英國人的、交趾支那半島是法國人的,就連已經敗落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也占據了爪哇(今天的印尼)。這些國家在亞太地區經營多年早已經成了氣候,其中英法更是借著兩次鴉片戰爭將遠東地區最大的盤子——大清國。收入囊中。在自家的陸軍和艦隊尚不足以守衛菲律賓群島的情況下。暴發戶一樣的美利堅雖然氣的跳腳,卻也隻能隱忍。

此後鬥轉星移,借著戰略位置上的得天獨厚,始終獨善其身的美國開始趁著一戰後日不落帝國的衰敗。迅速加入到挖牆腳的盛宴中。而隨著日本在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的擴張。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麵。從濟南事變一直到改旗易幟。白頭鷹的身影始終貫穿其中。牽線搭橋、強硬表態、戰爭威脅,隻要是能給日本人添堵的事情,白頭鷹們一樣都沒放過。而借著東北三省改旗易幟的浪潮。從中出力頗大的美國,也第一次將觸角伸到了東北地區。借著奉係和日本全麵鬧掰的契機,迅速的趁虛而入,積極的試圖在這塊黑土地上獲得更多的利益和話語權,“門戶洞開,利益均沾”嗎!

小算盤打得劈啪作響,在關東軍懊喪、不甘的目光中,對於這一次的接觸打起了十二分的熱情。當秦漠一行乘坐著美國遊輪,從吳淞口起航的時候,從長江巡邏隊(見注釋1)裏抽調的兩艘大型內河炮艦,一路將遊輪護送到吳淞口外海。在出了外海後,由駐菲律賓的亞洲艦隊接力護航。作為亞洲艦隊旗艦的匹茲堡號裝甲巡洋艦(見注釋2),親自帶領著三艘一戰時建成的平甲板型驅逐艦,獵犬一樣的拱衛著遊輪,一路往夏威夷駛去。在參觀了夏威夷著名檀香山短暫停留後,考察團正是前往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

隨著東北三省的改旗易幟,正式阪依到南京政府旗下的東北三省,也自然的失去了獨立外交的資格。受此限製,在入境名單中並列在首位的揚常二人,誰也夠不上外交使節的標準,作為東道主的美國政府自然不可能親自出麵接待。但是這並不妨礙考察團的受歡迎程度,來自紐約市政府和資本家的橄欖枝,就足夠把整個考察團給活埋的。由財大氣粗的杜邦集團牽頭,隱士豪門柯爾特為輔,再加上紐約市政府、普林斯費爾德兵工廠、波音公司,但凡在合眾國領土上排的上號的製造業大頭,全部悉數到場。考察團下榻的酒店也被悉心的安排在了華爾道夫酒店,紛湧而至的工業巨頭和達官顯貴,讓晚上的酒會格外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