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最後的總結(大結局)(1 / 2)

周六,早上9點,大豐證券二樓會議室,擠滿了人,有以前的同事、也有一些老客戶,很多張遠都認識。

在人群的內側,是一群年輕人,坐的很這整齊,有十幾個人,看來就是齊超所說的實習生了。

齊超陪著張遠來到會議室,剛一進門,就被同事們和老客戶們圍上,問問近況,噓寒問暖。

很久沒經曆過這種場合了,張遠心頭有些緊張,還好都是些熟人,勉強還能應付得過來。

寒暄一陣後,時間差不多了,齊超來到講壇上,清了下嗓子:“沒想到今天來這麼多人啊,我就不多說了,有請今天的主角,張遠;我們公司原來的投資顧問,現在優秀的個人投資者,跟大家講講炒股票的那些事兒!”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幾個老客戶尤其用力。

張遠緊張的一頭汗,他那內心的社恐又有點發作,說話都有點顫抖:“諸諸位,今天很榮幸來這裏參加這次分享,我看橫幅上寫著講座,我覺得我還沒有能力跟大家做老師,隻是作為一個股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而已。”

“因為今天是麵向新來的小朋友,所以我這次分享主要是說一說我的心路曆程,無關對錯,隻是自己的一些感悟。”

“大家都知道陽明先生創立心學,歸納總結也簡單,就三個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分別對應他的人生論、知識論和對個人修養的追求。”

隻要說開了,張遠的緊張感開始降低,說話也不磕巴了,手心的汗也沒了。

“心學在明朝中期非常盛行,原因也比較簡單,就是比較容易被理解,我就是我,我心即天理,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分支。到了明末就有些亂套。”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陽明的感悟,並非所有的感悟,陽明先生之心可為天理,但其他人之心就不好說了。”

“簡單翻翻王陽明的一生,還是很有趣的,出身名門,他爹是狀元郎,絕不是普通家庭出身,從小便閱覽群書,並且具有實踐精神,少年時讀到格物致知,便對院裏的竹子格了7天7夜,也沒格出豆來,還把自己整病了。”

“再往後,他更是閱遍儒釋道三家典籍,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還曾躍馬邊塞,實地考察,再往後考中進士,但官場失意,被貶貴州,一路顛簸下來,差點死在路上,最後龍場悟道,一朝成聖。”

“至於他平匪患、滅寧王,以軍功封侯,都是集大成後,捎帶腳的事情。”

“扯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對於在座各位新入市的小朋友們來說,要想感悟這個市場,要走的路還很長,要經曆很多,才能最後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天理!”

張遠連續說了半天,感到有些口渴,頓了一下。下麵的小朋友以為他在故意停頓,響起了一片掌聲。

差點把張遠弄緊張了。

“對於在座的各位來說,都是科班出身,基礎知識都有一些,但那些知識對於你自身來講,並沒有太多的幫助,要想真正認識這個市場,還要從頭開始做起。”

“首先是要學習,學什麼?我不知道,對於你們來說,開卷有益,隻要是這個市場中能夠留存下來的分析方法,我建議都要學習,輸入的越多,你才有可能輸出,就像陽明先生,龍場貌似一朝悟道,但其實在於他長期的積累,打通了儒釋道三家學說,融會貫通於自身,才會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