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燕軍西寇(2 / 3)

幾個老者商量了一下,對各自的族人道:“大家先回去收拾東西吧!我們再商量一下。”

這句話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聚集在村口的千餘哄地一下散開了,每個人都向自己家中慌慌張張跑去。

半個時辰後,五個宗族的族長正式作出了決定,立刻撤到太原,隨即各種宗族內部也商量了一下具體撤離方案,主要是歸集馬車,統計婦孺和老人的人數,以及口糧的具體分配方案。

中午時分,蔓北村最小的宗族莫姓家族的一百餘人開始撤離了,二十幾輛馬車由宗族統一調配,老人和孩子坐上了馬車,婦人和男子步行,馬車上滿載著家家戶戶的值錢東西,以及被褥衣服等必須品,開始向三百裏外的太原城進發了。

馬車上了官道,這時官道上已是人潮滾滾,黑壓壓的人潮延綿數十裏,一隊隊逃難的人群從縣城,從四麵八方的村莊彙聚而來,大多數人都沉默著,帶著對未來的茫然和擔憂向西浩浩蕩蕩而去。

.......

爭奪承天軍戍城的戰役已經進行了三天三夜,承天軍戍城便是後來的娘子關,因唐初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在這裏駐防而得名。

承天軍戍城號稱萬裏長城的第九關,險山、河穀、長城,構築了一道天險之城,它也是井陘進入河東的最後一道雄關,由一支三千人的承天軍駐守,安祿山的近二十萬大軍進入井陘,已經兵臨戍關城下,為爭奪這座雄關,主將安慶緒已經投入了近八萬大軍,而郭子儀也陸續增兵故關,使守軍人數達到了一萬人。

戰役已經進行了第四天,承天軍戍城下已是伏屍累累、血流成河,燕軍已經死傷近一萬五千人,而守關的郭子儀部也死傷六成以上,原本堅固的雄關也變得千瘡百孔,戍城已經岌岌可危了。

中午時分,一場慘烈的戰役剛剛結束,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到處是慘不忍睹的屍體和被燒毀的城梯。

關隘內,守城的士兵都疲憊不堪地倚靠在牆邊休息,城頭上一片狼藉,到處是箭矢和石塊,一灘灘血跡觸目驚心,數百具陣亡將士的屍體和近千傷兵被抬了下去,經過四天三夜的戰鬥,一萬人的守軍隻剩了不到三千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援軍再不來,戍城失守是遲早之事。

唐軍的主將是郭子儀手下大將路嗣恭,是朔方軍中的一名將軍,此時,一身盔甲的路嗣恭帶著數十名士兵在城頭上視察,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已經連續派了五支騎兵隊趕去太原求援,但他剛剛接到郭子儀的命令,命令他放棄承天軍戍城。

路嗣恭心中暗暗長歎,他能理解郭子儀的決定,並不是不想守住戍城,而燕軍兵力太多,雙方兵力懸殊,再想守住戍城已經不現實了。

他慢慢走到城頭,凝視著遠方,遠方群山連綿,一條狹窄的通道從山中穿越而過,那裏便是井陘了,最窄處隻容一人一馬而行,但從井陘出來,地勢立刻變得開闊了,形成一個喇叭形的山穀敞口,就在這寬數裏,長十幾裏的山穀裏,密密麻麻分布近十萬燕軍,另外還有十萬燕軍在井陘峽穀中沒有過來。

望著大旗如雲,營寨密布的燕軍大營,路嗣恭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麵郭子儀的軍令他不敢違抗,而另一方麵他也不願成為放燕軍入河東的唐將,如果燕軍在河東道大肆燒殺劫掠,後世的史書上必然會重重書寫一筆:賊軍西寇承天軍戍城,路嗣恭棄關西逃。

巨大的壓力使他難以作出決定,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撤,那他的軍隊必然是全軍覆沒,他路嗣恭的結局就是取義成仁。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上前,“路將軍,太原急令!”

路嗣恭接過命令,又是郭子儀的手令,手令上隻有六個字:‘棄關,速撤太原。’

十幾名軍官圍了上來,“將軍,怎麼辦?”

路嗣恭看了眾人一眼,沉聲道:“老帥的命令是棄關回撤,你們的意見呢?”

眾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有說話,看得出,他們並不想死守關隘,既然郭子儀有令,眾人的心都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