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戰爭背後
一大早,一隻白鴿便從天空盤旋落下,落在了河陰縣鴿塔之上,守哨塔士兵見鴿腿上綁縛著一隻紅色的鴿筒,便急忙解下鴿筒向河陰城外奔去.
河陰城外駐紮著一片大營,約有萬人,這是李慶安的隨身衛隊,在和平時期,他出巡的親兵有千人,但在戰爭時期,他的隨身衛隊便多達上萬人,形成了一支獨立建製的衛軍,稱為虎賁衛,這就是李慶安的警備衛戍隊,包括斥候、騎兵、陌刀軍,共計一萬人整,連續幾天,李慶安都駐紮在河陰縣,他始終在關注相州的戰事,當然,作為一個統領天下大軍的主帥,他不會對相州的結局患得患失,相州守住也好,丟失也好,並不關係大局,郭子儀不是安祿山的對手,他沒有足夠的實力,他李慶安才是。
事實上,李慶安並不關心程千裏的勝負,不關心相州的得失,他現在隻關心一件事,那就是安祿山是否會像他預料的那樣出兵,這關係到他是否能掌控住大局,一旦安祿山真的出兵相州,李慶安便覺得自己開始把握住了安祿山的脈搏,他的一舉一動,他的每一步企圖,都將在他的意料之中。
對於安祿山氣勢洶洶的造反,李慶安一開始並不是非常積極地去應對,隻是消極地防禦,一方麵固然是因為他安西的事情沒有處理完,沒有實力和精力去遏製住安祿山造反。
另一方麵,作為一個穿越者,他雖然早在幾年前便知道安史之亂遲早會爆發,但他並不想去阻止安祿山的造反,這並不僅僅是為他個人的私利考慮,而是他知道大唐製度腐敗和土地兼並之烈,大唐社會需要一次像安祿山造反這樣的社會動蕩和衝擊,可以重新進行利益洗牌,可以衝擊士人的思想,可以令當權者進行反思,徹底進行革新,割去腐爛肉,讓大唐重新煥發生機。
而過早將安祿山造反之火撲滅,隻會讓當權者繼續躺在大唐盛世鬆軟的膿包上,一天天繼續糜爛下去,最後連根子都爛掉。
凡事都有利有弊,關鍵是要控製住一個‘度’,不讓安史之亂烈度擴大,最後像曆史上那樣將整個社會摧毀,成為漢文明千年衰敗的根源,鴉片是毒亦時藥,關鍵是怎麼用?
有時李慶安也覺得自己在賭博,他在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大唐江山社稷來做賭注。
天剛剛亮,李慶安便習慣性地來到了黃河大堤上,察看黃河的冰凍情況,這兩天,他幾乎每天都要來看了一圈,這是他的一個興趣,老船工說還有七天,黃河將全麵封凍,他仿佛就像要驗證老船工的話一樣,每天都要來看一圈,這幾乎成了他的一樁趣事,今天河麵上的冰封又向河心延伸了幾裏,一般人已經很難看到水了,隻見河麵明晃晃的一片,但李慶安的眼力異於常人,他依然能看清遠處有河水平緩,他甚至能迅速做出判斷,河麵已冰封兩裏半,那麼對岸也應差不多,黃河水麵寬十裏,已經結冰一半了,這才兩天呢!看來老船工留有餘地,最多五天,黃河就應該全麵封凍了,‘黃河初凍莫上行,上行定被龍王請’,這句話他倒是記住了。
“大將軍!”身後遠遠傳來的呼喊聲,李慶安回頭望去,隻見一名騎兵疾速奔來,騎兵翻身下馬,上前行一軍禮道:“河北道情報分堂最新情報!”
報信兵將一管紅色的鴿信筒呈給了李慶安,李慶安將信筒掰斷,從裏麵抖出了一卷情報,情報是用安西特別密碼寫成,他隨手遞給了身後的親衛,一名親衛迅速將情報翻譯了,對李慶安道:“稟報大將軍,情報的內容是安祿山又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前鋒已到貝州,與蔡希德軍呼應,共三十萬大軍將圍攻相州,程千裏依然不肯撤軍。”
李慶安的瞳孔收縮為一線,果然被他猜中了,安祿山真正的目的還是要打相州,李慶安暗暗冷笑一聲,其實安祿山還是失策了,他應先該打河東,把相州留給郭子儀,這樣他李慶安的河南軍就不好北上,程千裏的幾萬軍難道還能攻下他的幽州老巢不成?
安祿山攻下相州,就等於直接和他李慶安的軍隊正麵交鋒了,再沒有緩衝地帶。
想到這,李慶安回頭令道:“回營,起拔返回洛陽!”
他翻身上馬,向大營而去,剛回到大營門口,卻遠遠看見李光弼飛馳而來,麵帶憂慮,李慶安勒住了戰馬,待李光弼近前,他笑道:“這麼急急惶惶而來,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李光弼抱拳道:“大將軍知道相州之事了麼?”
“嗯!你是說安祿山二十萬大軍南下嗎?我剛剛知曉。”
此時李光弼對李慶安佩服得五體投地,李慶安對大局把握之準,恐怕天下無人能出其右,安祿山果然大軍南下了,那下一步呢?李光弼更關心他們的對應之策。
“大將軍,安祿山大軍南下,我們該如何應對?”
人大都有一種依賴性,當李慶安將敵軍的行動步步料準後,李光弼便漸漸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開始依靠於李慶安的安排,但李慶安卻希望他能獨擋一麵,李慶安沒有多說什麼,隻是笑了笑道:“我隻是來前線考察,並不管作戰,你才是東路軍主帥,該怎麼安排,援助還是不援助,由你自己決定,我要立刻返回洛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