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整治同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6(1 / 3)

乾隆將國泰、於易簡二人賜死,是迫於當時的形勢:先是大學士阿桂、大將軍福康安聯名彈劾國泰,隻是建議將國泰調動職務而已,這是成熟考慮後的謹慎處罰,給足了皇帝的麵子,也為國泰留好了後路,隻要他善於走動,定能得以全身而退。誰知乾隆拿不定主意,非要詢問於易簡不可,結果於易簡擔保沒事。乾隆帝在此情況下還是留了一點後手,又派劉墉、和珅這兩個與國泰都有密切關係的人查處此案,本來的意思是想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麵向所有大臣表明自己的皇妃家人的確從來沒有貪汙索賄的行為發生,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清白。即使有這樣的貪汙索賄的行為發生,也會被劉墉、和珅這兩個滿漢大臣幹淨利落地處理掉。另一方麵也是通過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說明自己對於處理貪汙索賄行為的重視程度。結果呢?一箭雙雕的目的沒有達到!自己還被別人裝進去了!真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況且,這時候的乾隆帝向皇妃也沒法交代呀!他信誓旦旦地表示國泰會沒事,可惜還是出事了,他的威嚴何在,皇權何在?國泰貪汙索賄數額巨大不假,但是再大的數額,看皇妃的麵子上,還不能讓他留下一條小命?怪隻怪這個劉墉太死板,他難道真的不知道乾隆帝派他去的用意?總之,他恨透了劉墉。

皇帝的這些心思豈能瞞過朝夕相伴的和珅?世界上再沒有什麼人比和珅更加了解乾隆帝的了。所以,此時的和珅非常明白乾隆帝的心思。他想,我一定要充分利用乾隆帝對於國泰貪汙案的事後反思,合眾人之力,共同對付這個可恨的劉墉。不除掉劉墉這個絆腳石,他早晚還會查處到我頭上來的!

此後的劉墉麵前,有三個人—乾隆帝、皇妃、和珅—時刻都在想著如何利用一切機會全力以赴地打擊劉墉。

劉墉辦了一件案子,卻同時得罪了皇妃、皇帝和和珅,今後,劉墉的日子可就難過了。這三個人,哪個他都惹不起。

這樣一來,劉墉在朝中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好受了,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劉墉查處國泰貪汙案後在朝中遭受的際遇吧。

1787年初,劉墉因為漏泄他和乾隆帝關於當時另外兩個大臣評價的談話內容,不僅受到申飭(chi),而且失去了本應獲授的大學士一職。1787年八月,乾隆委托劉墉主持祭拜文廟。因他沒有行規定的一揖之禮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彈劾。1788年夏天,劉墉兼理國子監,發生鄉試預選考試中學生向監考老師送禮的事,被禦史祝德麟彈劾。但是,當時禦史祝德麟本來彈劾的是具體的監考老師黃壽齡受賄,而且祝德麟在奏折中還誇獎了劉墉一番。說,“國子監考試惟劉墉、鄒炳泰二人清介素著,諸生不敢向其饋送營求”。此事件的最終結果是,乾隆帝借題發揮,劉墉受到了不應該有的處分。1789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負責皇子教育的上書房諸師傅因為連天陰雨沒有入值,乾隆帝得知這個情況十分惱怒,時任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被責處得尤其嚴厲,降為侍郎銜,不再兼職南書房。乾隆帝還專門為此下了一道上諭,大意是說因為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之子,念及劉統勳為朝廷效力多年,才對劉墉加恩擢用。而劉墉在府道任上還算勤勉,及至出任學政就不再認真辦事,在湖南巡撫任上官聲也平常。入京為尚書,辦事情更是一味模棱兩可。我曲意優容,未加譴責,原以為他會感激聖恩,勤勉辦事,不想竟然發生上書房諸師傅曠工七日之久而劉墉置若罔聞之事。並說劉墉這樣事事不能盡職,於國則為不忠,於父則為不孝,其過失甚大,實在不能寬恕。應當說,措辭相當嚴厲。1793年,劉墉為當年會試主考官。因為安排失當,閱卷草率,違製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規定,劉墉等至少要罰俸10餘年。乾隆帝雖然作了寬大處理,劉墉還是被“嚴行申飭”。1796年(嘉慶元年),因為大學士一職空缺多時,破格增補戶部尚書董誥為大學士,而資曆更深的劉墉被排斥在外。不提拔就不提拔吧,還做賊心虛地發表了一篇上諭,在上諭中毫無來由的又一次批評劉墉“向來不肯實心任事”。並舉例說,皇帝曾向劉墉詢問新選知府戴世儀可否勝任,結果劉墉對以“尚可”。而戴本來十分庸劣,斷難勝任。可見劉墉平日裏對於銓選用人全未留心,隻是以模棱兩可之詞敷衍塞責。要他“捫心內省,益加愧勵”。1797年,授劉墉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舊指責他“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並說“茲以無人,擢升此任”,可見其評價。當然,以上兩條嘉慶初年的上諭,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見。

從劉墉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其中肯定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一定要壓製劉墉的發展。但是,無論如何,劉墉照樣在這麼現象叢生的官場中遊刃有餘,可見他是一個非常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非常善於反省的人,他的家庭早就教會了他這些。他知道,這是乾隆帝在故意找茬收拾自己;他也知道,和珅在這中間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怎麼辦呢?隻能是一方麵努力安撫怒氣衝衝的乾隆帝,另一方麵極力與和珅等貪汙集團周旋。這個工作不好做,而且是費神費力。劉墉居然熬過來了,真是難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