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白張思中自畫像對我做人處世影響最大的三句話是:
一切順乎自然、有始有終和為人民服務。
在我的教學理念形成過程中,對我影響最深的三部書是:
《東周列國誌》、《毛澤東選集》和《三字經》。
我平生最崇拜的三位教育大家是:
孫子、孔子和毛澤東。
對我啟發最大的三句教育名言是:
1
青出於藍勝於藍。
2
名師出高徒
3
不要誤人子弟。
我的外語教學觀中最基本的三點是:
1
從無序到有序。
2
突破難點、推動全局。
3
輸入量>輸出量。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師是:
師生和諧,相互尊重,真才實學,上課能吸引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
我心目中理想的學生是:
善於學習,敢於質疑,能夠運用。
我上過的最滿意的兩堂課是:
1
1997年9月在華東師大一附中的“集中識詞”課第一次一節課教100個俄語單詞,有著巨大成功感。
2
1996年3月給北京海澱區老師介紹“十六字外語教學法”課。
我寫過的最滿意的兩篇教學論文是:
1
《“心理優勢”在俄語教學中的應用》(1982年在哈爾濱全國教學研討會上宣讀第一篇論文)
2
《能否使中學生過一門外語關》(與李震雷教授合寫)(1981年11月發表在《人民教育》上)
我通常怎樣戰勝挫折和困難:
一是不怕,二是研究分析找出原因,三是尋找對策。
我取得優秀成果的主要經驗和體會:
善於尋找規律,按規律教學,從事一切科學事業都要繼承、吸收、創新、堅持。
自我評價我的性格特點:
硬的時候特別硬,軟的時候特別軟。
我的業餘愛好:
喜歡看雜書、文摘等,喜歡獵奇。此外,喜歡旅遊。
我的人生格言是:
想愛想的事,幹願意幹的事。
我最想對教師說的話是:
不要誤人子弟。旁
白不服輸的老小孩兒雷玲還清晰地記得去采訪張思中老師那天:初秋,小風,上海的陽光還有些灼熱。從地鐵鑽出來,在一個人頭攢動、喧雜的賣小電器等小商品的街道中穿行數分鍾後,找到了華東師範大學一附中一道不起眼的小門,第一眼看見的那棟陳舊的三層小樓,就是張思中教學法研究所所在地。
當這個精神抖擻的小老頭兒出現在我的麵前時,很難想象這是一個70多歲高齡、曾經四次中風又奇跡般地站起來的老人。
有人說他固執,固執得不容別人非議他的外語教學法;有人說他執著,執著得為了要完成心中的事業賣掉剛裝修好的房子。
但在記者眼裏,這個固執而執著的小老頭兒更像一個不服輸的追夢老小孩兒:認準自己的路,一直往前走。
這個老小孩兒早就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子女在國外有著優裕的工作和居住環境,自己輕鬆地領著不菲的離休工資。可他不停步,領著一幫年輕人做著一項認準的事業。
采訪出來,走在通往地鐵的小巷裏,記者突然有一種感動,於是給一位很近的朋友發了一條短信:“總有一些人,是為心中的夢而活著。”18
張萬祥:一個老班主任的教育情懷
素描他,臨近花甲之年成為全國最大的教育網站之一
--“教育在線”上的青春偶像。為了圓自己的教育夢,他開創了在網上免費招徒的先河。他的《班主任工作創新藝術100招》成為年輕班主任競相購買的“寶典”,多次被學校善意“盜版”。
檔案張萬祥,1943年生,中學高級教師,德育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教34年,擔任班主任26年。著有《班主任的一百個怎麼辦》(合著)、《實用班主任大詞典》(合著)、《班主任工作創新藝術100招》、《新課標德育資料庫》等。
妙語追求使我永遠保持青春的活力,促我不斷追尋教育的理想。故
事網星張萬祥雷玲2005年1月19日早晨,天津的室外溫度接近零度。62歲的張萬祥7點剛過就出了門,8點半,他趕到天津火車站,準備乘火車到北京,參加下午3點在北京王府井書店舉辦的“我的教育故事”叢書首發儀式。這套叢書的作者都是他在教育在線網上結識的,以全國政協常委、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為首的追尋“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