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們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第一,應用“張思中外語教學法”,原教科書不變,可以不加班不加點,三年的教學任務兩年或兩年半可提前完成。可簡述為2>3。第二,應用《張思中英語教程》,每天一節課,初中兩年學完《張思中英語教程》1-4冊入門教程就可以達到現在的高二、高三英語水平。達到“一門外語基礎過關”,其詞彙量3000-4000個。語法量、知識量都達到或超過高中畢業水平。可簡述為2>5或6。
記者: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套教材的特色。
張思中: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1
教法特色鮮明,結構新穎。2
體裁多樣,題材廣泛。3
知識結構嚴密科學,內容編排螺旋上升。4
中外文化並舉,根治“啞巴”英語。5
學以致用。要用的、急用的都能及時學到。6
寓教於樂,思想性、教育性強。7
語法教學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易於接受。
解
讀“十六字外語教學法”略解適當集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中強調的適當集中,即超前集中、隨機集中與綜合集中三步,即語音、詞彙、語法、課文適當集中教學等,機智靈活地運用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強化訓練,強化學生識記單詞、背誦課文,這是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及外語教學的發展規律,充分應用了學生記憶力強的心理優勢為學好外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反複循環--“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中強調的反複循環,即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反複循環方式,使學過的知識重現再認。如圓周式循環,就是把學過的知識反反複複地重現再認。開始密度大,隨著鞏固程度的加強而逐漸減少次數,使瞬間記憶轉化為暫時記憶,暫時記憶轉化為持久記憶。再如螺旋式循環,每循環一次或幾次就提高一層要求。根據記憶與遺忘的規律,采取循環記憶法,被記憶對象出現的次數與保持下來的時間成正比。一個單詞最少要分讀28次以上才能記住,不是連讀,一個單詞一般要經常重現再認,開學初、期中前、期末前兩周都要集中大循環一次。當然,這中間也可由學生在家、在課外隨時再認這些單詞。語法及課文教學也應由粗到細,由超前集中、隨機集中到綜合集中,最後完成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閱讀原著--“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中強調的閱讀原著,認為閱讀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閱讀原著更是學習外語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學習外語的重要目的之一。在這一方麵,主要是從原版書籍、網上查詢下載原著,運用電子郵件同行們互相郵寄、發送,資源共享。同學們也可根據教材中提供的網址,自己下載閱讀,結合教材介紹的國情文化,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拓寬和延伸,培養了語感,增強了信息處理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材施教--“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中強調的因材施教,就是要麵向全體,注重個性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個體,都存在著個性差異,這是很客觀的,也是很現實的。如何麵對不同的教情、學情,“張思中外語教學法”為我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良方。教師本著嗬護每一棵幼苗的愛心,正確對待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針對不同的情況,開展複式教學。所謂的複式教學是把班級按程度分快慢組或快中慢組上課,就是快慢組中也仍有差異,要正確對待差異。
(榮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