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呢,美利堅聯盟國的特使也沒啥好辦法,尤其是作為主使的亞曆山大.史蒂芬斯一直沒有什麼實際有效的行動,所以最終這件事就不了了之,大家隻能一邊繼續留在遠征軍在新奧爾良的營地中,一邊向裏士滿發報,等待裏士滿政府進一步的指示。
其實裏士滿政府,或者說戴維斯總統對這個事情也沒啥好辦法,隻能發報告訴前麵的談判使團,讓他們盡快督促遠征軍一方重新展開談判,談判過程一定要有禮有節有據,爭取早日和平的把新奧爾良拿回來,但一定要避免跟東方集團發生正麵衝突。
很顯然,戴維斯的這個命令跟沒說一樣,軟的不能再軟,這種模棱兩可一點也不硬氣的話,讓前麵的談判使團怎麼去做?
本來大家還在看亞曆山大副總統的表態,畢竟他才是使節團的真正首腦,可發現他一直沒啥大動作,大家也就逐漸失去了熱情。
是啊,反正談判大使是亞曆山大.史蒂芬斯副總統,最終決定者則是戴維斯總統,他們都不著急,我們這些小兵跟這急什麼?
所以說,在發現這個情況後,南方美國人的談判使節團成員也不再鬧了,安心的在東方遠征軍的軍營裏住下,真的開始耗了起來。
其實,戴維斯總統是真的不想拖下去,他是真心的希望前麵的使節團能盡快談出成果,和平的把新奧爾良拿回來。
不過呢,戴維斯總統自己清楚自己的事兒,知道在目前這種跟美利堅合眾國還在死磕的關鍵時刻,他們絕對不能再惹遠征軍不高興了,絕對不能跟東方集團的遠征軍撕破臉。
一旦撕破臉,他們絕對擋不住遠征軍的進攻,那樣一來,失去麵子是小,萬一因此而導致前線大敗,讓北方軍趁勢攻過來,那就徹底玩完了。
實際上,本來按照戴維斯的本意,兩害相權取其輕,既然遠征軍已經占領了新奧爾良,而目前聯盟政府又對他們無可奈何,那就幹脆當看不見得了。
隻要當看不見的,那就是免去了自己的麻煩,同時還保留了己方的領土要求,等以後實力強了,或者打敗了北方軍,再集中精力跟對方談這個事情也不遲。
可是呢,這美利堅聯盟國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議會的聲音也不能忽視,而議會的那幫人呢,幹正事兒的時候不行,搗亂的時候卻一個賽兩個。
沒錯,對新奧爾良歸屬這件事,真正讓戴維斯下不來台的,或者說讓他不能選擇無視的,正是那些議會的議員們,正是那些議員不停的叫囂,並且還利用聽證會強製逼迫自己,這才導致戴維斯不得不派出高規格的使節團去跟東方遠征軍的人談。
按照戴維斯的想法,新奧爾良既然落入那些中國人的手中,想要不損失什麼東西就要回來,真是談何容易,難道真以為中國人都是講道理的,空口白話就能要回來啊。
或許以前的中國人會天真吧,但看看那個叫遠征軍的中國軍隊在美利堅土地上的所作所為,妥妥的一群強盜,絲毫看不出有啥天真的想法。
所以說,對索要回新奧爾良,戴維斯根本不抱希望,他之所以派亞曆山大副總統過去,根本目的是做給議會的那幫人看,說明他已經對此相當重視,並且正在做出努力。
當然了,雖然是這麼想,但戴維斯對外表現出來的可不是這樣,而是一副對新奧爾良市勢在必得的樣子,對前方談判代表遲遲不能展開有效進展的情況,他也多次發去了訓斥電報,給前方談判人員施加壓力,督促他們盡快談出一個結果。
戴維斯也有個僥幸,那就是萬一中國人被勸服了,真的肯為了雙方友誼退一步,讓出新奧爾良,那就最好不過,實在不行,至少議會那些人也能交代過去。
對於戴維斯的真正想法,外人都不清楚,唯有他的心腹,也就是副總統亞曆山大.史蒂芬斯才明白。畢竟來之前,他跟戴維斯曾經私下談過這個問題,對彼此的目的心知肚明。
正因為如此,亞曆山大.斯蒂芬斯才對中方的拖延戰術不置可否,除了表麵上跟著發出抗議外,真正一些比較有用的實際動作壓根沒有。
就這樣,雙方除了沒事兒打下口水戰,真正的談判被無限期拖延了下去,直到一個半月之後,也就是到了九月中旬的時候,事情才突然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