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兩晉之叛和堯舜起義(1 / 1)

伯陽在位末期,少昊時任華夏東軍司令,軍權強大,並逐漸超越中央。前6世紀末,華夏王朝內部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東伯少辛的搗亂。

公元前504年冬,少昊秘密組織初步成立。前503年,秘密組織逐漸深入中央內部。

公元前503年7月,少昊向伯陽求東伯的職位,伯陽為了避免東國獨立,回絕了這項請求。

公元前503年9月4日,東伯少辛暴斃,少昊順位上任。9月20日,伯陽欲使先良氏擔任此職位,卻遭到所有大臣反對。10月6日,先良氏滅族。

公元前503年10月23日,少昊在少昊郡發動叛亂,東軍奮起,基本推翻了華夏王朝的統治。

公元前502年,徐州、青島、濟南三座東國重鎮相繼陷落。12月,叛軍攻入逐鹿。

公元前501年1月,少昊在濟南自立政權,建號“晉”,史稱“少晉”。

公元前501年4月,少晉叛軍渡過黃河;6月,華州陷落,伯陽投江自殺,華夏南、北主力軍政權分立,華夏王朝的統治徹底結束。

南北兩軍分立之後,依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前500年10月,兩軍成功守住了西國天險,華夏文明得以延續。

公元前499年,少晉軍停止對西國的進攻,舉行北伐,行軍越過長城,強行占領天津、北京。

同時,南方部族內部政權裂變,前498年6月,三苗族獨立。

前497年2月,少晉北伐軍東路軍在西遼全軍覆沒,隨後向北奪取東良、西嶺、神口之後,北伐結束。前496年到前494年,修建遼西長城。

前498年,華夏南、北二軍裂變,次年坐失了唐氏、有虞。前496年7月,堯、舜二將準備舉行起義。

前496年冬,堯舜聯軍組建,人數越發增多,矢誌要收複華夏領土。

公元前495年4月17日,堯率軍在西夏舉行起義;5月13日,舜在益州舉行起義。

起義軍形勢猛烈,6月,全國各地舉行起義,加入堯舜軍。25日,太原陷落。7月29日,晉州陷落。

前495年9月,聯軍又南下攻入長安,華夏南、北軍的統治結束。冬,堯舜聯軍向晉王朝展開進攻。

前494年2月,堯軍首次大捷,收複有虞、唐氏。6月,舜軍阪泉大捷,首次戰勝晉王朝主力。

前494年5月,堯軍與晉中軍在黃帝州展開會戰,解救後帝。9月,基本上收複了華北地區。

前494年10月,虞軍進攻華州,展開第一次華州會戰,一萬五千大軍圍城進攻,但是下軍在聊城受阻,上軍又在海河西岸難以渡河。次年3月,這次會戰以攻下聊城終結。

同時,堯軍在天津戰敗,隻好繼續南下,攻陷逐鹿,直逼少昊。前493年4月,舜軍從平陰渡過黃河,進攻濟南城勝利。

攻陷濟南之後,舜軍乘勝追擊,進攻東南重鎮徐州,剿滅了晉南軍。此時,徐晉的軍隊實力也在不斷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