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任你英雄了得,可總是歸了土!
日子就在劉燦“胡思亂想”間慢慢流過去了,就在三天前,使者來報:劉備的靈仗隊伍將於明日到達!
劉燦對於這樣的事情於禮節上並不怎麼清楚,隻好讓下邊一班官員去打裏。皇帝駕崩,是國家之大事,“國之大事,在祀於戎”,劉燦又怎能掉以輕心。劉燦一定要做好,要讓大漢的百姓官員看到劉燦這個未來君主的風範與真情,要讓百官把因劉備之死帶來的失望換成對劉燦的信心,要讓大漢因為劉燦而重發生機。
章武三年夏五月初六日,成都城外三十裏。
劉燦率領成都的一眾官員,除必須留在城內處理政務的人外,早早等在道旁,遠遠的望著那漸漸清晰的儀杖,劉燦的心竟然不可控製的加速跳動起來。是怕見到諸葛亮嗎?還是在感歎劉備的命運呢?
在劉燦曾經待過的那個時空裏,對劉備的評價可算是眾說紛紜,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民間力量和官方都宣揚劉備的仁愛,可到了近現代以後,慢慢發生了變化,一些有影響的人物開始對劉備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如果僅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考慮,還無不可,比如魯迅先生就曾說過,《三國演義》中“崇劉抑曹”太過明顯,“寫關羽之義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但後來網絡流行起來,一眾人等終於有了話語權,也開始對劉備批評起來,眾口一詞的說他是偽善,當時就在一個壇子裏和一班筒子們打起了口水仗。
可現在劉燦在另一個時空,真正見到了百姓官員對劉備的那種崇敬和熱愛,也才算是見到了一個真正的劉備。
憑一個“桃園三結義“,劉備就足已流傳千古了,中國人的精神裏早已打上了忠義的痕跡。
更何況還有“三顧茅廬”的佳話,還有“三讓徐州”,還有“白帝托孤”的傳奇,寫下了君仁臣忠的千古神話。
昔日新野逃亡路上那十萬拖而帶女的百姓可以證明!
今日成都城內百姓的哭聲可以證明!
昨日晚上還曾思慮不已:明日該以何麵目去見眾人?劉備以仁義之名得天下,名聲深入人心。那麼劉燦呢?當緊繼其後,先以孝見與百官百姓,然後續行仁義之名,當可服眾,得卻人心。於是,劉燦按照老套的電影中的經典片段那樣,偷偷準備了生薑……
可今日,看著抬靈柩的將士那忠誠的神情,望著道路旁撮土插香的百姓,劉燦的眼淚不受控製的脫眶而出,手中偷偷攥著的薑片悄悄的落在地上而不自知。並沒有刻意的去準備,可那環境讓劉燦沉浸在悲痛之中。後來的某一天,當劉燦再一次看到足球賽的時候,劉燦才明白,為什麼會有那些改變,是環境!是那種小小的百姓和大漢的官員營造出來的環境,他們沉浸於失去一個好皇帝的悲傷與痛苦中,而劉燦,正感受著他們那種痛自心扉的苦悶憂傷。什麼時候劉燦能夠大漢的百姓一個安定生活的環境,沒有戰爭,隻有和樂、平安!
終於,劉燦迎上了那些名聞已久的人物。躺在靈柩裏的劉備,侍立在旁的諸葛亮、李嚴、劉永、劉理等一眾人等……
劉燦跪了下去,然後拜伏於地,長喝一聲:父親!
一字出口,便似乎認同了自己的劉禪的身份,如果劉備還活著,會喜歡看到他兒子的改變嗎?
父親!劉燦的父親,劉燦再也看不到您了!這個詞也讓劉燦想起另一個世界裏愛喝酒愛聽三國的父親,兩個人影交錯,養氣決的氣息突然雜亂起來,劉燦突感氣悶,一口血噴出,倒地不起。
自此,劉禪仁孝之名傳於漢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