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篇 (一)詞彙動態考察(1 / 3)

語音篇 (一)詞彙動態考察

武漢方言的詞彙的動態,可以從三個層麵來考察。

1.縱向

從縱向看,有曆史詞、傳承詞、轉型詞、新創詞、複用詞。舉例如下(按類以條目首字筆畫為序):

(1)曆史詞

(在一定曆史階段曾經流行,現在已經消失)

三碰——一種茶,將紅梅、香片、珠蘭合在一起沏成。

工部局——租界設立的殖民政府。

太上老——藏“君”,諧“軍”,指軍人。

小官——小倌,即學徒。

東洋車子——人力車(黃包車)。

出方——除夕子時按曆書所載方向拜禱。

四百二——無賴之徒,花四百二十文錢掛名,充作差役,故稱。

外班——行棧扛貨者。

包車——舊時富家雇人拉的自備豪華人力車。

頭門——守巷口者。

齊行[xan213]_統一的行情(價格)。

紅船——江上的救生船,兼營打撈。

巡捕——舊時稱租界中的警察,其機構稱巡捕房。

私塾——舊時家庭、宗族或個人設立的教學處所,民間稱“民學”(相對於“官學”)。

玩(頑)雀——養鳥。

賣火腿/夾剪——打千請安。右手下垂,左腿向前屈膝,右腿略彎曲。

押頭鋪子——當鋪的一種,受當物品限於衣、被、首飾、銅錫器等。

京蘇洋廣——國內外的諸多商品。

降[tiang)盤——三官殿天符神回廟,轎夫故作醉態,東倒西歪。春餅——春卷。春酒——春節請客喝的酒。

封門錢——春節時,將紅紙鏤花貼於門楣上。

封子——封起來的紙包或紙袋。

標船——為玩龍船承擔經費的人。

胖頭——一種女式發型,將鬢發雙挑,耳輪半掩,發梢垂下。

送瓜——舊時以中秋為婦女節,有贈瓜祝生育之禮。

送聖——正月初三午後敬神的儀式。活

的——指花燈。

套褲一一套在內褲外麵隻有褲腿的褲子(棉的或夾的)。

捉老虎/斬惡鬼——道士做法事的名稱。

煙袋——吸煙用具,有旱煙袋和水煙袋。口語“袋”音“但”。

局班——屠戶、菜販聚在一起唱戲。

唱婆子——賣唱的女子。

領事署——即領事館,民間稱“領事府”。

麻雀頭——一種食品。用豆腐皮包芝麻,中間鼓起,兩頭紮緊。

婆子——婦女的蔑稱。外國婦女稱“洋婆子”。

搭毛——舊時稱剪短發的女子。

悲樂堂——為小戶人家唱孝歌者所掛的匾額。

鵝頸——一種食品,用豆腐皮包鹹菜卷成春卷的形狀。

番菜館——西餐館。

渭水河——“三碰”的隱語。

髦兒戲——清代某些大城市裏全部為女演員的戲班。

端元寶——用元寶杯(繪有元寶圖形)飲酒。

鎮君丸——一種戒鴉片癮的藥。

顫子——一種女式發型,將花插在兩鬢。

(以上條目摘自徐明庭輯校《武漢竹枝詞》)

一向——久違。

下河——當為“下活”,倒馬桶。

開舐——“舐”當做“恬”(舔).開始吃。

五爪豬——不明事理的人。紮

台子——合夥欺騙。

何首烏——植物名,此指未成人形。

伶達伶醒(寧打寧馨)——明明白白;恰恰。

莫呼洋蟲——“呼”當做“唬”,不要騙人。

燒包袱——祭祖。

浪一點——應是“瓤一點”,較次、差。

得行得行——“行”去聲,裝假。

硬慌急了——匆忙。

攪[kau42]麼猴——弄什麼花樣。

賭充——應是“抖衝”,出風頭。

撞倒邪氣——“撞”當做“闖”,胡鬧。

噱薄——“噱”為借字,但音不合,原音“卻”。義為下流、刻薄。

(以上條目摘自武漢書業公會《漢口指南》)

大門板——身材高大的人。

長腳鷺鷥——腿長的人。

吊頸棍——“吊頸鬼”,瘦長的人。

歪辮子——妻弟(謔稱)。

迷娘娘——妖豔的女人。

洞裏老虎——在家裏逞凶的人。

洋鱔魚——行動靈敏的人。

笑麵老虎——外表和善實則凶狠的人。

貓頭鷹——奸詐的人。

蠻牛——粗野、不通情理的人。

(以上條目摘自周榮亞等《武漢指南》)

開路——道士誦經、人殮。

元寶茶——春節待客的茶。

引魂燈——棺下點著的燈。

甘蔗會——三月二十八遊洪山,吃甘蔗。

過八字——納禮訂婚。

吃包袱飯——七月半祭祖聚餐。

走百病——正月十六之夜,婦女出遊。

莫洋談——不要胡說。

錫光——執紼,送葬。

糊田塍一一做湯圓。塍音cheng,武漢音san,田塍也叫田埂。

(以上條目摘自武漢文化出版社《新武漢指南》)

(2)傳承詞

(不同曆史階段出現,現仍在使用)

十冬臘月——泛指冬季。

幹子——豆腐幹。

丸藥——形狀小而圓的藥品。

水餃——餛飩。

龍燈——用布或紙做成的龍形的燈。

地米菜——薺菜,特指其嫩葉。

有慢——慢待,客套話,表示招待不周。

過早——吃早點。

吃灰——吸進灰塵。

吃煙——吸香煙。

竹床——用竹子做的床。

江西老表——江西人親切地稱人為“老表”,武漢人用來稱江西人。

豆絲——一種食品,把米和豆子浸泡後磨成漿,攤成薄片,切成條狀。

豆油皮——豆腐皮,熟豆漿表麵的薄皮。

把戲——馬戲;魔術。

嗆喉嚨——刺激喉嚨。

雨板——車子上擋泥水的裝置。

嗬——吸,吃,喝。

拖跳——抽開跳板,比喻抽身、開溜。

魚雜——魚的內髒做成的菜。

魚餐(汆)——將魚剁碎做成的丸子。

線粉——粉絲;粉條。

幫口——地方或行業結成的小集團。

麵糊——糨糊。

挖窖——除夕夜睡覺。覺、窖諧音(kau35)。

炭——泛指煤製品,如炭圓(煤球)、炭粑(煤餅)等。

莫怪——不要見怪,請原諒。

撿賬——處理遺留問題;抵償。

圓子——特指肉丸子。

脆迸——酥脆;脆嫩。

粑粑——用米漿、麵漿做的餅狀食品,特指發米粑粑。

燒臘——鹵肉、醬肉等下酒菜。

菜薹——一種紫色油菜,抽薹時鮮嫩可食。堂客——妻子或已婚婦女,不禮貌的稱呼。惟願——希望,心想出現某種情況。黑白菜——烏塌菜,一種普通蔬菜。掣[tSy/Sy]_閃(電)。渣滓——特指垃圾。攤——把糊狀食品展開烤(成薄片)。暖鍋——火鍋。新樣——新奇,別致;特殊,不同於眾。熏人——煙、氣使人難受。墩子——地麵較別處高的地段。常用作地名。藕夾——一種食品,用兩片藕片夾肉末,裹以麵糊炸成。藕圓——磨碎的藕做成的丸子。藜蒿——蔞蒿,特指做菜的嫩莖。(以上條目摘自徐明庭輯校《武漢竹枝詞》)幾哲[tseiz13]——多麼聰明。下地——完結,完成。麼板眼——什麼道理。不要鼻子——不要臉。見絆(判)——見鬼,比喻離奇古怪。“判(絆)”即判官。鬥散放——開玩笑。占相意(宜)——占便宜。叫雞公——公雞。也比喻驕傲的人:一個籠裏關不了兩個~。出魚——另生枝節。出挺——出醜;難堪。包圓——全部承擔。壓一手——停一停。過腳——了結。雜燴——歎詞,表示驚奇。好大的連(鯰)魚——很大的怪事(不滿之詞)。買塊豆腐墊腳——希望渺茫。馱[t02131_用背部承受物體,挨打叫“馱打”:罵人風吹過打人下下~。

找不到(倒)——找不著;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