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零 阮鄭(2 / 2)

鄭氏朝廷一開始當然是不同意這種帶有強製性色彩貿易方式的。然而他們並沒有說“不”的資格——就安南人那點武力,瓊海軍壓根兒沒出動正兒八經軍隊,就是淩寧率領海軍艦船上配屬的陸戰隊,小小的幹了一仗,便直接將鴻基那塊地皮給占下來了。

此時的安南軍隊遠沒有後世越南遊擊隊的風采,再說瓊海軍也不想占地盤,並不往內陸去,就在海邊礦區這邊呆著,對方就是想用遊擊戰術也沒法子。再加上瓊海軍在經濟策略上比西方殖民者成熟得多,做事情也足夠大氣——他們從來沒指望無償的占用這片煤礦。在小小教訓了一下鄭氏王朝的軍隊以後,便找了中間人去跟對方談判,表示願意為此支付費用,其數目還相當龐大。

鄭氏君臣比起南方阮氏來說顯得死板些,但終究不缺乏判斷力,在確認了“打是肯定打不過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得過”之後,他們也不得不接受現實:每年從短毛那裏拿一大筆“地皮租借費”;另外鴻基煤礦產出的每一噸煤,也都會支付給鄭氏朝廷一筆購買費用;以及從當地雇傭人員,購買食物等等日常消費帶來的收入……鴻基煤礦很快成為鄭氏朝廷一項非常重要的財源。收到的錢,正好可以用來購買海南的商品。

而且在和海南島開始通商以後,他們立刻發現瓊州府的商品簡直是琳琅滿目,然後無論鄭氏朝廷是否願意,他們與海南的經濟聯係自然而然就變得緊密起來……在白花花的銀子麵前,原來的那點怨氣自也漸漸消失。

唯一讓鄭氏朝廷耿耿於懷的,便是短毛始終不同意斷絕和南邊阮氏的關係——瓊海軍掛著大明帝國的招牌。而按照大明的觀點,什麼阮氏鄭氏,其實全都是亂臣賊子。大明帝國承認的安南正統朝廷乃是後黎朝。如今真正的黎朝君主,黎神宗,可還在升龍府待著哪,阮鄭兩家理論上都是黎朝臣子,不過一個相當於曹操,一個類似劉備而已。

大明帝國曾在明神宗萬曆皇帝時代承認過黎朝地位,如今的大明自然也隻按這個標準。所以不管阮鄭兩家打得如何雞飛狗跳,他們在海南這邊的使者都隻算黎朝商人,作為外商看待,而非外交人員——短毛對外商可沒什麼特別優待,反而有不少限製。

鄭氏朝廷對此很不滿意,但也無可奈何。不過如此一來,他們派來的使者就難免有些夾生了——這家夥仍然把自己當作一個官兒,而非商人。而且很搞笑的是他在這裏還為自己找了個後台——瓊州知府程葉高,那家夥自以為他識破了短毛的底細,弄懂了這邊的權力結構,隻要巴結上了堂堂大明知府,便能壓製住那群對於大明朝同樣是不速之客的短毛外人。

出於某種考量,趙立德並沒有打破這種妄念,反而讓程葉高配合著演戲,有時候還故意在這位鄭氏使者麵前顯得軟弱一些,對其頗為放縱,以讓對方更加堅持自己的判斷。

但這反而讓對方更加得意起來,大的對抗不敢有,偶爾搞些小手段卻是難免——比如這回,麵對趙立德發出的帖子,那位鄭家使者雖然不敢拒絕,卻故意拖延了一陣子。讓趙立德和那位阮朝使者喝了一會兒茶,方才施施然到來。

對於這位鄭使的怠慢,趙立德和以往一樣采取了無視的態度——他才不會在這類小事上計較。當然無論如何,就衝這態度,這位鄭使在他這裏肯定要吃點虧,而且絕不會僅僅是麵子上的問題——事實上鄭氏朝廷派駐此地的使者已經換過一次人了。而那位阮使則從最初一直做到現在,自是明白其中關竅。

所以當他看見鄭使一臉傲氣走進來時,臉上隱隱現出一絲笑容,那是看傻瓜的表情,即使對方用充滿敵意的目光盯著他,也完全無所謂——上一位鄭使便是因為堅決不肯與阮朝使者處於同等地位,要求雙方不能出現在同一地方而被遣返的。新來的這個,雖然擺出一副傲氣樣子,但在這方麵卻不敢再硬頂了。因為他的前任已經用自己的前途探明:短毛在這方麵絕不會退讓。

見人已到齊,趙立德也不拖延,放下手中茶杯,朝著兩人笑了笑:

“兩位都來了?那咱們就說正事兒吧,主要是關於我們瓊州府最近的移民政策,有了些小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