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四 又一位名人?(2 / 2)

想那解席不過粗豪而已,而這位趙先生的脾氣卻最是陰刻,史憲之如此冷淡拒人於千裏之外,將來恐怕不聲不響吃了苦頭還不自知。王璞連忙上前向史可法及其身後眾人說了一些舟師勞累,沿途辛苦之類的客氣話,把氣氛重新引的熱烈起來。之後一行人離開碼頭,前往早就預備好的賓館休息,並預備為這批官員接風……

這是自從海南島落到短毛手中之後,大明帝國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向這邊派遣官員。按照錢謙益與瓊海鎮達成的協議,他們將替換掉一部分海南島上任期已滿,卻本人也願意返回大陸的明朝官員。同時,另外一批人將被派往台灣以及呂宋兩地新設的縣鄉,去擔任執掌當地政權的地方官員。

本來這些人應該是分三路走的,不過瓊海軍提前和大明朝的吏部打了個招呼,說希望能讓這批官兒都先來海南島上一趟,與瓊海鎮這邊的人互相認識熟悉一下,今後合作起來方便些。

按理說這是不太合規矩的,但因為這些官員的俸祿也是由瓊海鎮負責發放,將來要在人家手裏領錢的,所以那些官兒並沒有什麼拒絕餘地——畢竟這年頭要找個實缺可不容易。這些官員大都是寒門士子,當初寒窗苦讀,好不容易魚躍龍門中了舉,考上進士,但大明此時已經屬於末世,境內到處煙塵四起。遼東,陝西,雲南……這些地圖上還標注著屬於大明領土的地方,吏部也確實有派官員過去的意向,可真正敢去上任的又有幾人?

反而是南方短毛這邊的新辟疆土,倒還頗有機會。至少先前朝廷裏去和他們打過交道的那幾批人都發達了。而這些願意到此偏遠之地上任的,大都屬於經濟條件不太好,沒辦法再拖延候補下去了。他們在過來之前就已經聽說過:瓊海軍代朝廷發放俸祿從不克扣,還多出了許多名目的補貼,而且海南島上已是十分繁華,就算到這邊買些貨物轉手販回大陸,也可以賺好幾倍的利呢。

於是他們就都來了,原以為到這邊最多無非就是跟地方官進京朝闕一樣,在瓊海鎮的官員這邊報個名照個麵就可以上任去了,卻不料在當天晚上的接風宴上,那位看起來一直笑臉迎人的趙立德趙長官卻宣布了他們接下來的行程:

“諸位,接下來你們將會在這裏待上一段時間,接受一些關於我們瓊海軍在本地執政方針和措施的培訓。這段時間大約為一個月左右,一個月以後,會有一次考試,如果能夠通過,你們就可走馬上任了。”

“若是通不過呢?”

人群中立刻有人詢問,阿德笑了笑:

“通不過的話,會有一次繼續學習的機會,時間還是一個月左右,之後參加補考。但假如補考也過不了的話……就隻好請他回大陸去了。”

“憑什麼!吾等乃是受朝廷派遣而來的命官,爾等無權驅逐!”

那些官員中立即有人叫嚷起來,但趙立德卻不慌不忙點著頭:

“我們是有權驅逐的——在瓊海鎮與大明朝廷所簽署的合約條款中明確規定:大明可以向海南,台灣,呂宋三地派遣官員,但我們瓊海鎮將考察這些官員是否稱職。對於不稱職的官兒,我們有權要求朝廷予以調換——諸位不用這麼激動,這種培訓對你們是非常有必要的。海南島這邊還好些,呂宋,台灣那邊畢竟是新辟之地,自然環境還相當惡劣。沼澤,瘴氣,毒蟲,以及吃人生番隨時隨地會威脅到諸位的生命,就是當地老百姓,也大都剽悍野蠻,不服王化的居多……”

說到此處,見大廳中那些的官員都安靜下來,開始認真聽他說話,阿德兩手一攤,

“總之,在這裏當官兒與大明本土可是大不一樣。我們所作的培訓,就是要教大家如何與這裏的惡劣環境打交道,如果諸位不能掌握好這些知識,我們還真不敢把你們放過去,這也是為了大家的性命著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