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匪首李九成乃千年老李子樹成精,算得自家屬木,利在東方,果然自山東起兵後一路攻城破寨,好不威風!虧得咱大明朝中也有數術高手,更有欽天監西洋周天算法相助……乃細細掐指一算,欲滅此等木妖,必得南方火德星君來助。於是請得那東林天巧星出麵前往瓊州府,招安海南。”
——四九城外,一處小小茶館內客人爆滿,台麵上說書先生手舞足蹈口沫橫飛,正是當前京城裏最流行的“走馬取登州”段子——這年頭三國水滸西遊隋唐之類傳統項目固然經久不衰,但畢竟聽過的人多,會說的人也多,競爭激烈,說書也要緊跟形勢啊!
此時茶館中密密麻麻擠滿了人,倒茶小二擠得滿頭大汗都很難給客人添上水,而那些以往挑剔不已的老客們則出奇好說話,銅板劈裏啪啦直朝桌子上扔,把個茶館老板樂得合不攏嘴——果然還是新段子容易招攬客人!趕明兒再去找自家那個消息靈通的表弟好好嘮嗑嘮嗑,爭取多打聽些消息來,讓先生改一改就用上。
“……待得萬事俱備,隻見那南海火龍炮中已有九條赤龍盤旋飛舞,短毛大當家作法已畢,隻等統軍大帥一聲令下,便要發射出去……”
“師傅,師傅!”
正說到要緊關頭,旁邊忽然冒出來一個小徒弟連聲叫喚,說書先生眉頭一皺,借著喝水喘氣的功夫回頭看看:
“幹啥呢,沒聽我正說到緊要處嗎!”
“師娘快要生啦,王奶奶說要當家男人回去房門口坐著好避邪。”
說書先生登時一哆嗦,連忙朝台下拱拱手道聲歉便要離開,想了想又把小徒弟扯到台上:
“你替我繼續說——記著,我回來以前這一炮絕對不能發射出去!”
——因為家中事繁,這位先生一去就是三天,等他回來見徒弟果然沒讓火炮發射,隻東拉西扯的說些閑話,這幾天來茶館中客人居然沒減少,還略多了些。先生在欣喜之餘也有些感慨悲涼之情:這小徒弟比他還能扯淡,顯然可以出師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愛聽閑話,在發現從那小徒弟口中得不到關於山東那邊的具體消息時,茶館中某位長衫客人站了起來,隨手丟下幾角碎銀後掉頭離開。他在外麵又胡亂逛了幾圈後,便來到內城某處官員宅邸,敲開門走了進去。
來到書房,那邊已有四五位客人或幕僚正圍繞在主人身邊議論不休,見此人進來紛紛詢問:
“如何,可有什麼新消息麼?”
那幕僚先生隻無奈搖搖頭:
“沒用,全是些荒誕不經之語,無非和市麵上其它流言一樣,盡在說那火龍炮如何威猛,關於瓊州短毛的真實動向,那些愚民豈可得知。”
“看來還是要找廠衛中人打探,眼下山東巡撫奏報未至,也隻有那一廠一衛最清楚前方戰況了!”
廳中眾人都是嗟歎不已,眼下正是朝廷中政治角力的關鍵時刻,關係他們這些官員的站隊問題,偏偏消息不夠靈通,這可是最要命的事情。
“錢受之還沒有回京麼?”
主座上那位官員沉聲問道,旁邊最為得用的一個清客夫子嘿嘿一笑:
“還沒呢,說是以朝廷招撫大使的身份巡視呂宋,大員二島,宣揚大明國威去了。”
“他倒是瀟灑,京師裏這麼關鍵的時候,居然還敢在外麵遊山玩水?”
“估計連錢牧齋自己也沒料到,他找來的那幫短毛下手竟然如此之快,否則是肯定要回京領功受賞的。”
“在錢受之回來之前,朝廷想必不會對山東之事作出評判,東林那幫人也必定會設法拖延,以求取得最大利益。這段時間裏,朝堂內外怕是不能安靜了……不過也罷,反正現在最著急的肯定不是我們,且看周玉繩,溫長卿他們如何應對吧,哼哼。”
那位官員最後隻是低聲冷嗤,做出了暫且觀望的決定。
就在這短短數日之內,諸如此類的對話在京城內外的官員宅邸中屢屢發生,這次山東叛亂被迅速平息,可說是自奢安之亂以後大明所取得的又一樁重大軍事勝利,北京城裏上至天子,下至黎庶,無不歡欣鼓舞。不過,夾在中間的那麼一群人——大明朝的官僚,卻未必都會對此感到高興。
隨著原本遠在天邊的海南瓊州府一下子成為眾人焦點,那支橫空出世的瓊海軍已然引發朝中政局變化。自天啟年間便一直被死死壓製的東林黨人眼看著就要重新得勢起來——先前已有一位東林黨人徐光啟入了閣,不過老徐年過七十,年老體衰不說,還隻對天文曆法感興趣,從不介入朝爭,倒還不怎麼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