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和錢大人他們去說這些,隻是,恐怕你們的條款言辭必須要改一改,如此狂妄悖逆之語,斷然不能出現在正式的文告上。”
“那是自然,隻要你們錦衣衛的報告中寫上去就行了。至於正式文告麼……嗬嗬,我相信以錢大人的文采,肯定能找出合適的措辭來。”
“錢大人,廖千戶那幾位……還不知道肯不肯繼續談下去啊。”
周晟一副沒什麼把握的樣子,在他想來,那些京城裏來的高官行事都很死板,遠不如他們邊境人員靈活權變。若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大義名份而喪失拓地良機,未免太過於可惜。
但現代人卻其實遠比他更了解那位“錢團長”——後來麵對滿清時他的反應,曆史書上可都清清楚楚寫著呢。當然龐雨不會跟他扯這些,他隻是隨手指了指桌子上麵:
“肯定會繼續的——你們把那份談判紀要都拿走了。”
確實,談判桌麵上空空蕩蕩,剛才廖勇大怒時隨手把紀要扔下,但此時已經不見了。
第一天的談判就此草草結束,之後幾天大明代表團一無動靜,幹脆窩在館驛裏頭不出來了。老李教授他們卻也篤定得很,一點不著急。
倒是在談判紀要徹底公開以後,這邊有些同誌另有想法——雖然先前內部非正式的通過一次氣,但一百多人麼,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幾天來經常有人找到談判小組成員,反映自己的看法。
其中反映較多的一條意見是:不少人覺得談判組把話題扯到承不承認大明主權這類事情上毫無意義——明帝國絕不可能在這種事關國體的大節上讓步,就算作出什麼承諾,也無非是一兩個官員個人的口頭約定而已,對於穿越眾也沒有實際好處。
他們認為談判組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開沿海乃至於內陸市場,讓明政府同意放行雙方自由貿易,允許從大陸招募移民以及熟練工匠這類“具體事務”上,以幫助這個團體取得更多人力和物質資源,盡快實現產業升級……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追求虛名,增強自身實力才是硬道理!
這種想法應該說很有道理,但總體負責製定這次談判策略的茱莉卻是得意洋洋看著那些來提意見的男性工程師們,開心得像隻大狐狸:
“哈哈,想不到連你們都會上當——這本來就是給他們挖下的坑嘛!跟明朝怎麼能談經濟呢?當然要談政治,政治談好了,經濟問題不是自然而然解決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輕視商業,明王朝更是如此。大明內部本來就沒什麼政策性的貿易壁壘,除了收稅之外,幾乎就沒有其它管理手段。隻要你能被大明承認是自己人,無論買貨賣貨都很自由,而且理論上的稅率還非常低。在處理好各種“潛規則”之後,商人通行於各地,那是名正言順的。
所以隻要在談判中解決了這個“名正言順”的問題,之後一切就是貿易公司的內部事務。有鑒於此,茱莉反而希望在談判中盡量不要涉及到貿易問題,最好在這方麵不要有任何約定——那樣在未來,她的公司就完全不受約束了。
以前茱莉代表公司前往內地談投資,最樂意碰上那些“講政治”的領導幹部啦——市長書記們隻要多算算政治賬,在經濟方麵難免就會鬆開個大口子……這種小把戲她在現代時就玩得多了,如今在明朝玩起這一套來,自然更是得心應手——開頭先扯上一張事關“國家主權”的大虎皮,不怕那幫官老爺不入套。而當這些大明忠臣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家大義,朝廷名份等事關自身政治前途的“大”問題上以後,自然不會再多關注那些貿易通商之類的“小事”了。
……劈裏啪啦一通理論下來,幾位來提意見的高智商人士均是麵麵相覷。在離開之前他們不得不承認:讓這個香港妞兒來製定此次談判的主要方略,確實是稱得上人盡其才。
除了現代人內部有不同意見,在那些本地的合作者們中間,顯然也有人存在著不同想法——就在大明代表團閉門不出的第二天。負責館驛外圍守護,同時也在監視他們的魏艾文匆匆跑來參謀部,劈頭就是一句話:
“我們內部有叛徒了!”
眾人自是詫異詢問,魏艾文臉色鐵青,怒氣衝衝道:
“今天一大早,那個王璞王介山,鬼鬼祟祟溜進了館驛,然後就一直不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