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者的第一法則是什麼?是信任與授權。
古人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又有俗語:"疑心生暗鬼。"鬆下幸之助說:"用人的關鍵在於信賴。"信任下屬,是領導方法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期望得到信任是人的一種內在精神需求。所以,對高明的領導者來講,信任他人乃是一種用人的手段、一種用人的藝術。信任他人,不僅能贏得他人的百倍努力,也能促使他人暗自悔改不足與過錯。信任與授權是一體的,信任必然意味著授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斯隆聘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任管理顧問,上班第一天,斯隆就對新任顧問說:"其實,我不知道我應該叫你研究些什麼,也不知道你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因為這些都是你要考慮的,所以你隻要做你認為是正確的事就夠了。"這番話大大激發了德魯克的工作熱情,他為公司做了很多意義重大的工作,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斯隆信任的激勵。延安整風時期,許世友的處境一度十分危險,毛澤東則對許世友格外信任,使許世友非常感動,在以後的歲月裏一直忠心耿耿跟隨毛澤東。
企業家的第一追求是什麼?是培養人和造就人。
企業家追求利潤,天經地義。但利潤是誰帶來的?是人。所以,企業家的第一追求應該是培養人和造就人。這是企業經營獲利的基本邏輯。鬆下幸之助說:"造物之前,必先造人。"可見,造物隻是造人的副產品。有了能夠為企業賺取利潤的人就有了企業的一切,而沒有人,一切將無所附著。卡耐基把人看做高於設備、市場、資金的首要元素。在他看來,設備、市場、資金不過是人的"派生物"。造就一流的企業,必先造就一流的人才。企業家要善於塑造人、影響人、激勵人,要根據人的自身特點,不能根據其所學專業。人所學的專業,隻是人生的一次選擇,不是人生的最佳選擇,更不是最終選擇。錢學森原是學機電工程的,後搞空氣動力,最後研究控製論。李四光學的是機械專業,後搞地質。我們常聽有人這樣感歎:"荒廢了自己的專業,可惜了。"這是不完全正確的邏輯。
造人,還要活用人的短處。人都有短處。克服短處遠沒有活用短處來得高明。活用短處,是用人者的本事。清代有個將軍叫楊時齋,他用聾子當侍衛,可避免被聽去軍機;讓啞巴傳遞密信,這樣即使被抓,除了搜去密信他泄露不了更多;讓瘸子守護炮台,可堅守陣地,輕易不會棄陣而逃;瞎子聽覺好,命他夜裏在敵營前埋伏,察聽敵軍動靜。這就是"大匠無棄材"的道理。在企業裏,可以讓愛吹毛求疵的人去當質量管理員,讓謹小慎微的人去搞財務工作,讓杞人憂天的人去當安全生產監督員,讓喜歡斤斤計較的人去做清欠工作,讓愛道聽途說、傳播小道消息的人去當信息員,讓性情急躁、爭強好勝的人去當攻堅啃硬的突擊隊長。當然,這隻是一種淺顯的比喻,用人是一門相當深奧的學問,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上沒有完人,人皆各有短長。"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所以,研究特殊性更有現實意義。西諺有雲:"仆役眼中無英雄。"魯迅說:"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又說:"戰士的日常生活,並不全部是可歌可泣的,然而無不與可歌可泣之部相關聯。"所以,我們不能按照上帝的標準去造人。德魯克說:"按沒有短處這個標準去用人,就會得到一個平庸的組織。"有高峰必會有深穀,人的優點和缺點往往是對應的。沒有明顯缺點的人必不會有明顯的優點。習慣先看不足來用人,隻能把自己引入歧途。司馬光說:"若指瑕掩善,則朝無可用之人;苟隨器任授,則世無可棄之士。"楚國將領子發與齊國作戰,屢遭敗績,遂遣手下神偷,三盜齊將身物而還之,齊將懼而退兵。子發妙用神偷,是謂善以短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