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博弈 第236章 張伯倫的尷尬(2 / 2)

種種跡象表明,亞洲另一個軍事強國已經出現,亞洲的未來將不再是日本一支獨大,這對於英、法、美等國來說,他們的外交政策以及軍事政策將必須為之進行適當調整。因此在隨後幾日,雖然日本一再請求這幾國對中國進行製裁,但這幾國高層卻在內部就中、日、俄三國的現狀展開激烈討論。

當然,討論的重點內容是中國的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大?在中日之間應該選擇誰?

此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亦非常頭疼!

他不是心疼在東京的英國大使館被焚毀,而是對於中國為製止所謂的滿洲獨立,突然轟炸東京,並將整個東京瞬間點燃,他很是意外。起初他認為中國方麵也不過是采取了偷襲,才能夠獲得那麼大的戰果,但隨著中國北方的連日空戰和中國陸軍部隊的迅速推進,以及日軍反報複行動的頹然失敗,使他明白中國的軍力已經真正變強。

尤其是中國空中力量,在聯合部分俄空軍後,已經比日軍還要強大,這讓其不得不萬分注意什麼時候,那個落後的中國空中力量已經變的如此恐怖?雖然因為中國沒有強有利的海上軍隊,並不能對英法本國構成威脅,不過其在亞洲的殖民地還能維持多久就是一個問題了,還有就是為什麼德國大使館也被焚毀,而德國方麵卻對中國不置一詞,甚至連一些必要的外交批評都未公布一篇,這不能不讓張伯倫極度懷疑。

張伯倫知道,目前正值其綏靖政策執行的關鍵時刻,眼看著一力促成的德俄戰爭已經有極大可能發生,而日本在東線的進攻正是可以促使德決定對俄作戰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同樣對於張伯倫來說,在將德**力吸引至俄國,以德俄戰爭來消除這兩國對英法地位影響的同時,大英帝國與法蘭西也準備參與對俄廣袤的領土的瓜分行動,以獲取更多的殖民地權利。

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前景啊!可如今卻因中國對日大規模空襲出現了極大變數。

這一變數不僅讓日本是否還能對俄展開進攻,成為懸念,同樣,中德之間是否有什麼約定?亦讓張伯倫困惑不解。在他的情報中,德國不僅沒有對其大使館被炸責怪中國,相反,大量的猶太人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以更快的速度被運往中國,參加中德合作的工礦企業之中。

這些現象,讓張伯倫不得不往深處思考,如果中德有秘密約定並在通力合作,那麼此時中俄空軍、陸軍也正在合作,豈不是代表這德、俄之間也有可能已經簽署了什麼秘密協定麼?否則以希特勒的強勢、以斯大l的固執,中國怎麼能與這兩國都有極為密切的合作呢?

這些都不由得張伯倫不去考慮,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麼就代表著他的綏靖政策根本未能對德發生效果,歐洲局勢很可能會發生極大變數。在思考中國在西南不惜動武的強勢表現,張伯倫一時間突然有了心驚肉跳的感覺。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德國的目標究竟是哪裏,自己對國民承諾的百年安定還能兌現麼?還有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將隨著德軍事目標的改變而迅速結束。頭疼的張伯倫為搞清楚這些問題,連綁架希特勒的心思都有,然而他也隻能在他的腦子裏想一想罷了!

法國的政策跟著英國走,張伯倫對日本的請求不表態,法國也同樣沒有表態,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氣氛依舊非常濃厚,對於中國將其駐日本大使館焚毀,美國方麵在英法撤離中國海域後,也隻是保持與中國進行交涉。

因中國的進口需求日益擴大,幾乎已經替代日本在美國的進口地位。同時中國的快速發展,正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相應的其對外資的政策極為寬鬆,引的英法美德等國工商階層都中國進行大力投資,美國的工商階層希望利用此機會,在對正致力於發展建設的中國政府進行影響,以圖擠占別國在中國的投資市場。

現實的美國人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挑唆而就此對中國開戰,相反,為避免中日戰爭的影響,美國國內強烈要求將在日本的投資以及僑民緊急撤回。如此遽然轉變的國際形式,讓日本政府所料不及,相應的,其前端時間努力試圖將“偽滿洲國”合法話的外交成果,也迅速化為烏有。

偷雞不成蝕把米,是此時日本的真實寫照!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