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前因(1 / 2)

徐廣庭回去後問徐宗政這件事,徐宗政瞥了他一眼,總算回過神來了,突厥異動雖是真的,可也是因為知道了韓千帆父子回京,並不在邊關鎮守的緣故引起的,哪裏有什麼和親。

皇上不過張開了一張網,這個傻小子就奮不顧身的往裏頭跳,沈家,趙家和陸家關係那麼親密,也沒有他那麼積極。

聽了祖父的話,徐廣庭有些窘然,徐宗政道:“這件事既已成了定局,就不要再提了,況且以陸家的門第,咱們也不吃虧。”

徐廣庭卻想起今天陸寶菱說的事情,他在猶豫要不要告訴祖父,他想起了上回誠郡王知道祖父“病重”,來徐家探望的事情。

那時候徐宗政雖然是裝病,可他上了年紀,平時又諸多操心,大家都以為是突發急病,都當成真的了。

連皇上都派人來了,誠郡王來探望本不引人注意,可讓徐廣庭疑惑的是誠郡王的態度,當時他是長子嫡孫,親自接待了誠郡王。

人家來探病都是盡力的安慰,或是提建議,哪裏有什麼名醫或是有什麼偏方,可誠郡王卻很急切,那感覺好像,徐宗政知道一個秘密,若是不在他臨終前把秘密給問出來,就再沒有機會了。

而且當時誠郡王的確屏退了眾人和祖父單獨說了很長時間的話,誠郡王走後,祖父的情緒明顯不對頭,他當時的心思都在姑母怎麼還不過來上頭,也沒有多想,如今結合陸寶菱說的事,實在大有可疑。

照陸寶菱所說,韓千帆並沒有辯駁,許是默認了的意思,那也就是說,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韓千帆的陰謀或者是誠郡王和韓千帆的合謀,他們故意聚在一起鬼鬼祟祟,然後安排人告訴皇上,引起皇上的疑心,繼而皇上訓斥了誠郡王。

可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引起皇上的疑心?破壞皇上和誠郡王的兄弟感情?他們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呢?韓老太太的突然病重,多半是得知了那個陰謀的關係,是急怒攻心還是殺人滅口?

徐廣庭神色變幻莫測,徐宗政看在眼裏,還以為他在想陸寶菱的事情呢,正想開口,便聽徐廣庭道:“祖父,之前您裝病那一會,誠郡王上門,找您說了什麼?”

徐宗政渾身一震,示意一旁的徐壽,徐壽會意,出了屋子守著。

徐宗政這才低聲道:“你問這個幹什麼,是不是聽到了什麼消息?”

徐廣庭心中一凜,果真是有事,猶豫了一下還是把陸寶菱猜測的事情講了一遍:“……她隻是猜測,可我卻覺得十分蹊蹺,祖父,您覺得這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

徐宗政從剛開始就惶惶忽忽的,此時長歎一聲,道:“到底是按耐不住了,這也不怪他,要是那麼一份東西,我也動心了。”

徐廣庭越發疑惑:“祖父,到底是什麼事情?您就不要隱瞞了,若是事關重大,咱們更應該防患於未然啊。”

徐廣庭道:“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除了我以外,也隻有顯國公陸萬林和衛國公裴元也知道,當時,先帝特別偏愛雲太妃和誠郡王,曾起了立誠郡王為太子的念頭,可當時皇上和太後地位穩固,皇上又占著嫡長的名頭,斷沒有越過嫡長立幼子為太子的道理,皇上提一回大臣們反對一回,漸漸地也就斷了心思,可實際上,皇上卻寫了一份將誠郡王立為太子的詔書,當時,我和陸萬林,裴元都在場,皇上還戲言道,都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就是皇家也不例外啊,誠郡王是幼子,不光是老太太的命根子,也是朕的心頭肉啊。”

徐廣庭道:“那詔書可蓋了印?”若是沒有國璽蓋上的印,就算是先帝所書也並沒有什麼效用。

徐宗政搖頭:“當時先帝是偏愛誠郡王,寫這個詔書也不過是自己安慰自己,我們三個大臣見上麵沒有蓋玉璽,這才沒有當真,可是後來先帝駕崩,並沒有留下詔書明確的說將皇位傳給皇上,而是因為皇上占著嫡長,大家一致同意擁立登基的,若是誠郡王得到了那封詔書,再想法子蓋上玉璽,那就有詔書為證,他是先帝指定的繼位人選,皇上的登基便成了篡位,這個皇位,到底是讓還是不讓呢?”

徐廣庭道:“如此看來,是誠郡王得到了這份詔書,所以才起了這個心思,不過,他為什麼不直接把詔書拿出昭告天下呢?豈不比密謀造反更有效?”

徐廣庭道:“奇就奇在那份詔書不知所蹤,先帝收殮的時候,我和陸萬林特地看了,並沒有在陪葬品裏,當時我們就是怕這個詔書被人知道了,所以互相約定,永不透露這個秘密,如今看來,到底讓誠郡王知道了,陸萬林的人品我信得過,多半是裴元這個老東西泄的密,如今詔書下落不明,誠郡王一日不得到詔書,一日就不可能輕舉妄動。”

徐廣庭覺得心快要提到嗓子眼了:“那您說,詔書有可能在誰手上?”

徐宗政搖頭:“誠郡王以為會在我或者陸萬林手上,可的確沒有,若是我們找到了那份詔書,一定會立即銷毀的,那次誠郡王來便是旁敲側擊這件事,哼,想糊弄我,他還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