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五學期更新(1)(1 / 3)

向穀歌學什麼?

2013年2月10日,從波士頓飛往舊金山,參加WWFus董事會。會址選在矽穀的山景城穀歌總部。WWFus總部設在華盛頓,開年董事會之所以選在穀歌總部,意旨之一是:探討如何將新的信息搜索技術應用到保護瀕危物種上。瀕危物種是指由於濫捕、盜獵、環境破壞、數量稀少、棲地狹窄等種種原因導致麵臨滅絕危機的物種。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係統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係統的崩解。全球一體化,受經濟利益驅使,自然保護區非法獵殺野生動物的現象愈演愈烈。如何防範非法盜獵行為成為環保工作的難題。

2012年,穀歌資助WWF,研發出小型無人偵察機,協助打擊盜獵行為。董事會上展示了這項成果:重約4.5公斤、翼展3米的無人駕駛偵察機可以爬升高度195米,低速靜音,巡邏保護區。無人偵察機可以通過手提電腦遙控,搭配動物標簽技術,隨時掌握動物行蹤,協助保護大範圍的野生動物。一旦發現有盜獵者接近,立刻通過機載GPS將即時影像回傳給基地,讓救援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研發成果已經著手在尼泊爾國家公園保護孟加拉虎、獨角犀牛的項目上應用。

2008年,我帶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考察美國專門從事環保的非政府組織。在交流活動中,我曾說:“過去我們訪問美國,主要是學習如何建立現代企業運營模式,如何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如何利用資金杠杆兼並擴張;這次訪美,是專門學習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做公益慈善環保……”5年過去了,中國企業家組織、參加的環保非政府組織已經成為環保活動中的一支中堅力量,但中國環保開展的水平與國際水平、中國企業家整體環保意識與行動能力之間,差距明顯。

環保行為能否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參與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喜馬拉雅雪豹保護活動,WWFus就是通過與美國國際開發署合作來推進,一出手就先聲奪人。2004年,中國企業家成立的SEE,在防治沙塵暴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主要的一條就是能夠同當地政府保持良好溝通並得到支持,但中國大多民間組織的環保活動還處在和政府少溝通,甚至對抗的狀態。

WWFus董事會成員由三種類型的人士構成:有社會影響力和組織能力的企業家、精通環保的科學家、社會知名人士(政治家、律師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學家,任何環保項目的設立和實施,首先要取得科學家的認同,基金會的行政機構有一個由科學家領銜的科學部,相比來看,中國環保非政府組織的決策還是以拍腦袋、靈機一動的想當然為主。

環保是項很高尚的工作,但高尚不等於容易被人接受。如何宣傳環保項目,讓自己易於被政府、媒體、大眾接受至關重要。如何宣傳自己的使命?WWF做得相當成功,比如它建立的“大熊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得到全世界認可。WWF保護的瀕臨滅絕的物種非常之多,為何專門揀出大熊貓做其標識?就因它不僅是瀕臨滅絕物種,還在它可愛的形象,成人兒童都喜歡。選擇這種保護的物種做形象被稱為旗艦物種。這類物種的存亡可能對保持生態過程或食物鏈的完整性和連續性無嚴重的影響,但其魅力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和關注,這類動物的保護容易得到更多的資金,從而保護大片生態環境。實際上,喜馬拉雅山雪豹的保護,又是一個旗艦物種的巧妙選擇。相比之下,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做了許多環保實際工作,如SEE,9年來在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地區做了很多防治沙漠化的工作,但卻很難一下說清自己的業務圖景。

WWFus的決策民主與會議效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會議在穀歌總部召開,董事們自然對穀歌的獨特文化管理感興趣,但參觀僅安排一個小時。會議一天半,從第一天8點早餐會開始,午餐前有15分鍾休息,午餐會後沒有休息,接著會議直接開到下午5點半,晚餐會從7點持續到9點半;第二天早餐會開始,持續到午餐會1點半結束。一天半的會議卻兩次安排分組討論,20多位董事成員分成三個組,對議題充分醞釀,每個成員都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秘書處工作人員將每一個不同的觀點、見解、建議寫在黑板上。之後委托發言人在總結會上代表小組發言,組織者再依據三個小組的意見進行彙總平衡,既充分發揮民主又極具效率。相對中國的非政府組織會議,要不“議而不決”缺乏效率,要不就“一言堂”缺少民主程序。有意思的是,WWFus邀請我加入董事會的前提是:必須參加每年兩次的董事會。董事會成員不是一項榮譽,而是一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