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規則權衡(2 / 2)

經過二零一八年的賽程修訂,最新一屆IFT的選拔賽名額仍然是十個,分布上卻有所不同。

具體說來,在原有六個大區的基礎上,最新規則中對各大區的分劃地域都做了一些調整,“東北大區”的範圍縮小到東北三省,劃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這兩片,選拔賽名額也縮減到一個;“華南大區”的範圍也有所縮減,劃出了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片,參賽名額也縮減到一個。

範圍縮小的大區是這兩個,至於其他大區,“華北”增加了山東和寧夏、“華東”減少了山東,卻增加了湖北、湖南和江西,總體上這兩個大區的涵蓋省份都多了兩個。

經過這樣的一係列調整,幾個大區的競爭程度都有一點提升,新設置的兩個賽區則相對要好一些,“內蒙古自治區”與“外蒙古自治區”組成一個大區、有一個參賽名額,剛回歸沒幾年的台灣則單獨組成一個大區,也有一個參賽名額。

除此之外,此前由於“特殊原因”而單列的西北賽區,這一區域出於曆史原因而未獲批開展航空競技運動,前幾屆IFT選拔賽就是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牽頭,選派一支半官方性質的隊伍參賽,隊伍的名字每一屆都會更換——比如這一屆就是“庫爾勒”,但大家都喜歡稱該隊為“新疆隊”,在賽場上也算是比較另類。

如此一來,經過組委會的調整後,新一屆IFT全國選拔賽的十支隊伍中,就隻有七支是傳統意義上一路打拚出來的強隊。

另外三支地方隊——蒙古、台灣與新疆,由於本身航空競技開展程度、隊伍基數和人才方麵的原因,實力應該說都遜色三分,放在其他大區的選拔賽裏也許還能打出一些成績,但是在全國選拔賽層麵上,應該說基本就是“重在參與”,實際上出線的希望幾近於零,畢竟最終隻能有一支隊伍勝出。

出於這樣的安排,對龍雲擔任隊長的“宸龍”來說,征戰全國選拔賽的曆程就多了一點艱難。

除了存在感一般的寧夏外,本屆IFT賽程中,原本就人才濟濟、強隊雲集的華北大區還新加入了山東這麼一個航空競技大省,好在最後“宸龍”還是順利出線,和往年相比,全國選拔賽的九個對手平均實力稍遜,實力強勁的傳統強隊雖然還在,但是出現希望畢竟是比往屆要大一點。

在這其中,同樣來自華北大區的“望京”,注冊與比賽地點也在北京,也是全國範圍內唯一有兩支隊伍晉級的省市,自然會更吸引關注者的目光。

眼見大賽臨近,每天除了組織一幹隊員訓練,龍雲也在關注選拔賽的賽程。

經過抽簽程序,最終排定的一張賽程表上,“宸龍”的第一個對手是來自西南大區的“紅岩”,而且還是主場作戰,按照楊穎搜集的資料分析,這支注冊地在四川成都、卻取了一個重慶地名的戰隊實力算是中規中矩,參賽機型中也沒有四代機,要在這樣一個對手身上旗開得勝,看起來還不算太難。

“紅岩”之後,“宸龍”的隊員們就要來一場遠征,前往大西北客場挑戰坐鎮烏魯木齊的“庫爾勒”,這一場對抗基本被龍雲算作“必勝”。

雖然這麼說是有一點輕敵,但和重重廝殺進入全國選拔賽的地方強隊相比,西北大區的參賽隊組建也不可謂不認真,但受限於地域和航空競技土壤的貧瘠,不論技術水平、還是實戰經驗都必然有所欠缺,當然相比之下,台灣和蒙古的兩支隊伍實力更弱,這場比賽也不能太大意就是了。

競賽初始階段的日程大概如此,對全國選拔賽圈子裏的其餘九支隊伍,龍雲也一直在關注,當然他一下子要應付的事情實在太多,具體的情報工作,還是交由楊穎和新入隊的“軍師”楊一琛去做。

被龍雲看作一名“理論派選手”,楊一琛的行事風格,的確是有點像“軍師”。

就在不久之前,借劉威的關係進入“宸龍”視線,順利簽下了一紙合同,青年人在龍雲麵前沒多說一些場麵上的廢話,他坦承自己的體能有限、視力也一般般,也承諾會盡量參加體能鍛煉並加強營養。

此外,對自己在“宸龍”隊伍中的定位,楊一琛也認識的很清楚。(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