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臥底在戴笠身邊的紅色女傑1(3 / 3)

隱姓埋名 潛身虎穴

黎琳想上前線抗日,但黨組織根據她的情況,卻對她另有安排。不久,中央組織部、社會部決定派黎琳赴四川工作。本來,中共黨組織派她回四川,是想利用她與餘安民的關係,來做川軍統戰工作的,但黎琳到達重慶後,情況卻起了新的變化。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她去完成。

原來,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後,日軍停止了對國民黨戰場的正麵進攻,在華北,八路軍成了抗日的主力。這時已遷往重慶剛剛喘上一口氣的蔣介石,在日寇的誘降麵前,又打起了“反共”的主意。1939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了所謂《限製異黨辦法》,取消了抗戰初期人民和各抗日黨派經鬥爭得來的權利,並在一些地方製造了殘害八路軍軍政人員的慘案,如彭德懷老家被抄,他弟弟、弟媳被殺。在陪都重慶,國民黨雖沒有真刀真槍對中共下手,但也迷漫著一股濃厚的反共氣氛。麵對這樣的形勢,中共南方局領導認為,派人打入國民黨內部,事先刺探一些重要的政治、軍事情報就顯得特別重要。

正巧這邊中共南方局想派人打入敵特內部,那邊國民黨軍統就有人主動找上門來了。1939年8月的一個夜晚,重慶曾家岩的八路軍辦事處,來了兩個不速之客——國民黨軍統電台的軍官張蔚林和馮傳慶。曾家岩位於重慶市郊的一處紅色岩石之上,又稱紅岩。設在這裏的中共機關“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對外是“八辦”,對內卻是中共南方局,領導著西南、華南的中共地下組織。這兩個軍統身份的人,到“八辦”來幹什麼呢?他們會不會是國民黨派來想打入中共內部的雙重間諜呢?

當時重慶的敵情非常複雜,對來自國民黨軍統的兩位青年求見,中共黨組織采取了慎重的態度。派當時中共南方局軍事組成員曾希聖會見了他們。曾希聖是1927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曾在河南、山東從事秘密工作和兵運活動,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紅軍總司令部偵察科長、中共中央軍委二局(情報局)局長等職。長征時他領導的軍委二局獲了敵人大量重要的軍事情報,毛澤東評價說:“長征有了二局,我們就好像打著燈籠走夜路。”、“沒有曾希聖的二局,就沒有紅軍。”

抗日戰爭期間,曾希聖先後到中共中央社會部、中央南方局等處任職。

曾希聖熱情地接待了張蔚林、馮傳慶兩人,耐心地聽他們介紹了有關情況。

據張蔚林介紹,他出生於江南一個士紳家庭的,中學時代思想就傾向進步,後來他考進了上海的一個無線電見習所,學習無線電收發報技術。抗戰前,他抱著投筆從戎的愛國雄心,考進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杭州無線電訓練班,原以為能為抗日救國出把力,不料卻當上了軍統的電訊人員。1937年後,他被軍統局情報處派到皖南敵占區,任潛伏電台的報務員。

當時張蔚林他們駐紮在偏僻的山區,由於國民黨統治區物價天天上漲,在生活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他曾串聯幾個弟兄,聯名電請軍統局電訊處主管、潛伏台的科長,要求增加薪餉。結果,鈔票沒有加成,反而被科長告了一狀。幸虧當時掌管電訊處大權的董益三,曾當過張蔚林的班主任,對這位學生還算器重。他不但未給張蔚林處分,反而下令把張蔚林調到了重慶衛戍司令部稽查處的電訊監管科,使張蔚林有了接觸國民黨上層的機會。這個素有愛國之心的青年看到國民黨在大後方的黑暗、腐敗和軍統特務機關內部的各種黑幕,感到大失所望,陷入了苦悶、彷徨之中……

接下來,馮傳慶也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比張蔚林大幾歲的馮傳慶,是江蘇揚州人。他從上海南洋無線電學校畢業後,先後在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所屬的威海衛電台和無線電台工作。由於他聽力強,技術高超,能在紛亂的電波中很快找到所需要的電台呼號,收聽對方的電碼,被軍統特務看中,調到重慶軍統特務的電訊總台工作,不久便升為報務主任。

馮傳慶是個對時局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人。在軍統電訊總台他大權在握,是個僅次於台長倪耐冰的重要人物,手下管轄著幾百部電台和上千名報務人員。但他卻為人謙和,一貫看不慣包括戴笠在內的那些高級特務飛揚跋扈的蠻橫作風。他嚴於律己,深得部下的尊敬和愛戴。而作為一個富有正義感和愛國熱情的青年,隨著對國民黨統治區黑暗和腐化不滿的日益加深,心裏的天平慢慢傾向了共產黨。他常想擺脫軍統特務生涯,到延安去參加抗日,所以來到“八辦”。

因對真實背景不清楚,聽完兩人的自我情況介紹後,曾希聖也隻是安慰開導了他們幾句,讓其留在軍統內繼續為抗戰效力。

張蔚林、馮傳慶走後,中共南方局領導指示有關人員,迅速核實張蔚林、馮傳慶兩人的情況。如確實是追求進步的青年,就要盡快培養他們。

第一次未完全取得中共黨組織的信任,張蔚林、馮傳慶並不灰心。不久,他們再次來到周公館,要求脫離軍統,加入共產黨。曾希聖詢問了許多有關軍統局電訊總台的組織、編製等情況,他們以實相告,這與南方局掌握的情況基本相符。曾希聖就提出,要他們繼續留在軍統,隨時向南方局提供情報和電台密碼,他們都一一應允。從此,他倆冒著生命危險為黨提供了不少重要情報。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南方局軍事組認為張蔚林、馮傳慶對黨忠實可靠,於是經葉劍英、曾希聖親自介紹,他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打入國民黨軍統的中共特工。

張、馮兩人組成了中共潛伏在國民黨軍統之中的情報小組,他們像一把尖刀插在戴笠軍統機關的心髒。國民黨軍統電訊總台設在重慶兩路口浮圖關下的遺愛祠,是個由美國援建的現代化電訊中心,從這裏發出的電訊,指揮著其在海內外的數百個秘密情報組織、數十萬秘密特工。由於管轄軍統在海內外的數百部電台和上千名報務人員,馮傳慶的位置可以掌握軍統的核心秘密。而張蔚林任職的重慶衛戍區電訊監察科,則負責監聽重慶地區無線電訊號,控製無線電器材,他的工作正可以保護重慶地區的共產黨秘密電台。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剛剛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反共空氣也彌漫山城,連曾家岩50號附近都布滿了特務。顯然,如果張蔚林、馮傳慶經常出入周公館的話,無疑會暴露目標。怎樣保持與這兩位置身軍統的中共特工的聯係,又不暴露他們的身份,尋找一個中間聯絡人,就成為南方局軍事組考慮的重大問題。

恰好在這個時候,1939年10月中央社會部決定派黎琳到四川做統戰工作。因為歸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去成都之前她來到重慶中共南方局報到。從紅都延安來到白都重慶,黎琳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娘家”——即設在曾家岩的八路軍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又稱“周公館”,顧名思義,它的總負責人就是時為中共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

黎琳的到來,使中共南方局領導一下子興奮起來。經過全麵權衡,葉劍英和軍事組的同誌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剛從延安歸來的黎琳,最適合做這個中間聯絡人。因為她年輕,又是個女同誌,剛到重慶不易引起特務的懷疑和注意。一切準備就緒後,周恩來和葉劍英委托中共南方局軍事組成員曾希聖和雷英夫,正式向黎琳傳達了組織上的決定:打入軍統電台,充當張蔚林、馮傳慶他們與南方局之間的聯絡員。當時,南方局給黎琳規定了三項任務:一是領導已經打入軍統機關內部的張蔚林、馮傳慶;二是直接與南方局聯係傳遞情報;三是相機在軍統內部繼續發展黨員。為了便於工作,不致引起敵人注意,組織上決定她以張蔚林“妹妹”的身份作掩護,化名張露萍。

1939年11月底,黎琳變成了“張露萍”,以張蔚林妹妹的身份與張蔚林一起住進了重慶牛角沱嘉陵江邊租來的一間小屋裏。他們白天分頭工作,晚上秘密聚會,交流情報,並把從軍統機關截獲的重要情報送到南方局。其實租那個房子,實際上是張露萍住,但也是我們黨的一個秘密聯絡站,這樣張蔚林以回家的名義送情報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再加上張露萍穿戴一身珠光寶氣,出手大大方方的,給人一種既有錢又豪爽的感覺,所以說軍統電台很多人都願意跟他們接觸。

延安一別,黎琳的新婚丈夫李清就失去了黎琳的一切消息,李清開始變得忐忑不安,他想打聽黎琳的下落,但卻沒有人能告訴他確切的消息。李清在《45年的等待:我與張露萍》一文中曾寫道:“根據組織安排,黎琳先是到成都老家見她父親。她在路經川北,到達廣元時寫了封信給我,說她獨自坐在嘉陵江邊看見了北飛的大雁,便在河灘上寫下了好多個‘李清’的字樣,她真想讓天上的大雁們看見後將她的思念帶給遠方的親人!但她的來信並未曾留下地址。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收到過我天天期盼的她的鴻雁。過了大約半年多,我突然收到了一小包我愛吃的水果糖。交給我的同誌隻說是黎琳從重慶托人輾轉交給他帶到延安來的,我解開包糖的手絹沒找見她一個字!但我明白她是用她的手絹告訴我她平安無事,又用糖告訴我她無時不在惦記著我,而地下工作嚴格的紀律不允許她寫給我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