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校門(3 / 3)

在家的日子總是安閑自在的,讀一些無關風月的書,寫一些似是與思念相關的文字。安靜時,大腦變得反應異常敏捷,沒有所思,必然下筆成文,那天讀到“還君明珠傷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突然間腦海裏就有了個奇怪的想法,都說恨不相逢未嫁時,難道那個時間就是最好的嗎,即使是相逢未嫁時又怎麼樣,說不定除了遺憾還是遺憾。若是相逢,就在那一刻,不早也不晚,時間剛剛好,此時你願嫁,我也願娶,那幸福美滿的概率是不是會更高些呢?想到這裏提筆在本子上寫起來: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古往今來,有多少遺憾留痕青史,得遇佳人卻不能一親芳澤,人們總是陷於道德羈絆編織的牢籠裏而無法自拔,於是將這種無奈繡成美麗的詩篇留在這浩渺的文化長河裏。於是便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地位,但卻有一顆赤誠之心的癡男怨女為相同的遭遇發千古悲歎,有此無奈未嚐不是好事!

恨不相逢未嫁時未必就不是好事,真正的愛情是純淨美好的,容不得半點虛偽,初見時的美好自不必說,這時的我們彼此互不了解,隻是最初莫名的氣息讓彼此相遇,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對方最美的東西,容貌,氣質,學識,無一不讓人心動不已。既知對方已婚,那麼彼此的交往會不自覺的僅限於朋友這一層麵,而不會成為誰的紅顏知己。那麼我們就可以不必花很多時間在處理交往中的瑣事上,經曆一段時間的各自忙碌,兩人再次相見,依然保留著初見時的美好。因為是朋友,所以不必為了寬容而寬容,為了客氣而客氣,對方的缺點也不再是缺點,而是平淡生活中的一點調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任意變幻它的味道顏色。

若相逢未嫁時又會是怎樣呢,相逢是美好的而有短暫的,體會了短暫的美好便是不免俗套的相識,無非是客觀層麵上的社會代號之類的信息而已,有緣成為知己,無緣成為陌路。交往之始,我們驚歎於對方學識的淵博,性情的隨和,容貌的出眾,感動於對方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當走過這一曆程最熱烈的一段時,生活中的平淡便占領了我們的整個生活領域,時間久了彼此的缺點暴露無遺,本來很小的缺點在平淡生活中無限放大,直至彼此變得冷漠,為了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冷戰之後便是相離,也許彼此還深愛著對方,可是為生活中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牽扯而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最終成為陌路之人。其實經曆過這一過程的人是幸福的。至少彼此擁有過,曾經為了深愛的人哭過笑過傷過累過,這已經是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了。

而有些人則要淒慘得多,一心一意的愛慕多年,小心翼翼的珍藏這份感情。這樣的孩子都是脆弱的,他不說不代表不想說,而是怕受到傷害。等到有一天終於鼓足勇氣對心愛的人說“我喜歡你”,但得到的隻是冰冷的拒絕。自己多年的日思夜想牽腸掛肚隻是一個泡影,瞬間消失了。多年的執著隻是一個個孤獨的夜晚。試想還有比這更殘酷的嗎?等待,漫長的等待之後,等到的隻是一張喜柬。若是相逢已嫁時,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上演了。若是相逢已嫁時,就不會有默默地思念了;若是相逢已嫁時,就不會有天真的幻想了;若是相逢已嫁時,就不會有愚蠢的等待了。

曾經以為隻要等,不管十年,二十年,抑或是更久,隻要等的足夠耐心,就能等到回心轉意的那一天。殊不知自己隻是人家生命裏的匆匆過客而已,也許人家連你什麼樣子都不記得了。所以不要用等待詮釋對愛情的堅守。

恨不相逢未嫁時,曆經千年風霜已變的模糊不清了,恰逢相逢君已嫁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