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 / 3)

對李清照而言,她的姻緣似乎被早早定下了。因她的詩名,她的詞作和才情,早已聞名於世人,有不少文人誌士對她既仰慕又愛慕。趙明誠就是其中一個。趙明誠也是出身於官宦之家、書香門第,父親趙挺之是當朝新黨中的中堅人物,時任吏部侍郎,後官至宰相。因了豐厚的家學淵源,趙明誠從小就飽讀詩書,還在父親的熏陶下收藏金石文物。

此刻,趙明誠也在尋覓著一個能與自己相伴到老的人。盡管當時的婚姻還是由父母做主較多,但他已下定決心要娶李清照為妻,也因此在想方設法令父親與自己的意見達成一致。

他想娶李清照為妻,又擔心父親不允。於是,乘著天氣晴好的時日,趙明誠向父親婉轉地講述著自己所做的夢:他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行走,突然遇到一位白發長衫的老道士。道士向他麵授一偈,其內容為:心係金石,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言畢,趙明誠立在父親的身旁,靜靜地祈盼父親的回答。

這日,趙挺之心情頗好。聽了兒子的陳述,他一邊手撫著茶盞,一邊細細咀嚼:“心係金石”,即為從小喜愛金石書畫;“言與司合”,即為“詞”字;“安上已脫”,為“女”字;將“芝芙”頭上的草拔去,便是“之夫”二字——“詞女之夫”?

彼時的京城,雖然作詩填詞的女子人數甚多,但在趙挺之的眼裏,這個同自己一樣喜愛金石書畫的兒子,光顧最多的便是李家李格非的府宅。日常生活裏,他談論得最多的,也是李家女兒李清照。

趙挺之為兒子的用心感動了。為了兒子趙明誠的終身大事,趙挺之為兒子請了媒人,去李家提親。

在李格非的府上,媒人為趙明誠求得了小清照的生辰八字,再經過“草帖”、“送帖”等禮儀後,與李清照“八字相合”的趙明誠攜著酒禮來到李清照的家,當著趙李兩家父母的麵,將一隻金釵插在了李清照的頭上,以示訂聘之禮。

趙、李兩家地位顯赫,這場婚禮自是熱鬧非凡。

成親的前三日,趙家便送來了催妝的冠帔花粉。婚禮的前日,由李清照母親派出的親信婦人、陪嫁的婢女等帶著華麗的繡枕、錦被等在他們的新房內掛帳“鋪房”。

婚禮當天,通身紅妝的李清照,攜著豐厚嫁妝,坐著喜轎、伴著樂隊的歡慶吹奏從李家抬出,繞過長長的惠民河堤,到達趙家的大門。一路上,鼓樂四起,討要喜錢的孩童、“攔門”的青年,還有撒穀豆的婦人絡繹不絕。

這一年,趙明誠二十一歲,李清照十八歲。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行香子》·李清照

婚後,李清照被似兄長又如老師的趙明誠精心嗬護著,幸福極了。

大相國寺殿後方的資聖門,是文物古玩店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趙明誠時常光顧的地方。他與李清照兩人不僅收集碑刻拓本,還保護碑刻原物。

他們住在青州鄉裏,衣食儉樸,幾乎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文物器皿了。

他們還將節餘的錢財建造了藏書的房舍,利用業餘時間在古籍碑刻裏大量尋覓可以收藏的典籍,每找到一本,他們便於夜晚燃起橘紅色的燭火,共同校對整理、玩賞揣摩。歸來堂上,編校鑒賞間隙,他倆還會玩起博聞強記的遊戲。暫時放下毛筆的他們,各自捧一盞清茶在藏書前閑坐,其中一方在堆積如山的典籍中隨手抽一本,背出其中的某些條律典故,再說出這些典故載於書上的哪卷、哪頁和哪行,另一方則根據對方的表述,現場辨別對錯。若錯了,就罰輸家飲茶。

趙明誠外出訪碑的時候,獨守空房的李清照便作詩填詞作為消遣。

這日,李清照寫了《醉花陰》的詞,托書童給遠在齊魯的趙明誠捎了去。

詞的上闋的“薄霧”和“濃雲”,開篇就將離別的愁緒定格在寂靜的月夜。“半夜涼初透”給思念增加了絲絲的冷意。下闋“東籬把酒黃昏後”,不僅向趙明誠言明了自己的思念,還道出了獨守空房獨飲濁酒的落寞。

詞,被工整地錄在鵝黃色的箋上。詞中婉轉的意韻,還有那娟秀的墨跡使得趙明誠心中一暖。為了和妻子一決高下,他用了三天三夜,一連作詞五十首,又將妻子的《醉花陰》抄下,夾在其中,自信地拿給陸德夫等幾位同道評判。

友人將五十一首《醉花陰》逐一看遍,隻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最佳。在友人眼裏,詞作以簾外孤寂的黃花和簾內思夫的婦人相映襯,雖然境況類似,但意境悠遠。因為思念,遠方的那個人在等待中變得神態黯然、麵容消瘦了。人若花,卻比花還瘦。還有“莫道不消魂”這句,更是道出如一泓思念的湖水,被突然投下了石子,令惆悵的心湖波瀾頓起。友人認定,這必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佳句。

聽了友人的評論,趙明誠更佩服妻子的才情了。

隻是幸福向來短暫。婚後不久,宮廷黨爭和戰亂就將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溫馨生活打碎了。

他們青州的家中,多年來悉心收集的堆滿十幾間屋舍的古器、書畫、古籍等,也因戰亂被毀大半。

後來,趙明誠離開了他們共同生活十年之久的“歸來堂”,重返汴京。隨後,趙明誠的母親郭氏在江寧病逝了,他簡易收拾了行裝便告別了李清照匆匆南下,去為母親守三年的孝,後來高宗倉促即位,趙明誠出任江寧知事,後又升至湖州知府。在赴任的途中,趙明誠因水土不服、氣候不適,病倒在建康。他急於退燒,所以用了大量的寒藥急攻,可是,大量的柴胡、黃芩等非但沒有令趙明誠的病情有所好轉,反而帶來了痢疾,僅十天光景,原本高大、健碩的趙明誠就徹底垮了。

彌留之際,趙明誠也曾試圖為清照留下最後的隻言片語。可是他已病入膏肓,沒有了力氣,無力的顫抖中,年僅四十九歲的趙明誠便在滿眼淒離的痛苦中溘然長逝,丟下了號哭不已的李清照。

由於他的突然離世,無數雙貪婪的眼睛,盯上了他們收藏的金石書畫。果然沒多久,伺機而動的賊人趁深夜李清照熟睡之時,將她大箱小箱的收藏的文物偷走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