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鳥叫聲此起彼伏,這時的周凜躺在床上,大腦一片空白,望著屋頂上的橫梁,陌生的環境,就連空氣都顯得如此陌生。 周凜不禁回想自己怎麼會一睜眼就從柔軟的席夢思到了這個朝代---大晉朝,並且穿到了也叫周凜的原身身上。
從原身的記憶中可以得知,原身剛在村裏親戚長輩的幫助下將父母安葬,一直在強撐,但過了兩個月便到了清明,周家人今年掃墓又多兩座新墳,大家掃完墓後情緒都有點低落,回到家的原身看到空蕩的房間,思念父母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再想到父母雙雙離世,不禁嚎啕大哭,哭累後和衣睡下,在夢中與父母再次團聚,夢如此的逼真,讓原身再也不願醒來,加上多日的奔波勞累,才剛十六的原身就這樣在夢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周凜想原身離開這個世界或許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吧。
整理了一下原身的記憶,周凜打算起身去洗漱。
出了房間,是一個典型的農家小院,用籬笆圍住,有半人高,院子裏左邊有一些用木頭製作的小房子,用來關雞鴨。
右邊則是整齊的菜地,平時家裏吃的蔬菜,就從這裏摘取,非常方便。
菜地旁邊還有一口井,因為周母身體不好,而周父為了賺取費用為周母買藥,經常進山打獵,有時十天半個月都沒有回來,周母也挑不了水,周父便請人打了這口井。雖說花費高了點,但確實方便了不少。
記憶中,周父周母的情非常好,畢竟兩人是自由戀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而言,這點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對於周父來說,能娶到周母,是他的福氣。 周母是老來得女,母親因為難產去世,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
而這位外祖父有祖傳的廚藝,雖然因為年代久遠,很多東西早已失傳,隻學到做麵的手藝,但也足夠在鎮上開了一家小店。
不過因為女兒先天不足,生下來便體弱多病,經營麵館的收入,也隻能勉強度日。 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女兒,這是他的妻子拚了命留給他的。
就這樣,原以為活不過三歲的周母在祖父的悉心照料下,身體逐漸好轉。 但到了及笄的周母,遲遲沒有定下人家。
好的人家怕負擔不起周母的藥費,而那些心思不正的,也隻為了這家麵館,周老爹自然不放心。
就這樣,周母十七了,也沒有嫁出去,每天在家繡花補貼家用,時不時去麵館幫忙。 而周母周父是怎樣認識的呢?其實也多虧了外祖父的麵館。
周父每次來鎮上賣獵物,都會來麵館吃麵,有時周母也會出來幫忙。
周父對周母一見鍾情,便刻意製造機會,經常趁周母在館子裏麵幫忙時來,一來二去,兩人便認識了。
周父性格開朗,為人處世周到,容貌堅毅端正,體態修長,周母也對周父漸生情愫。
周老頭其實早就發現二人的小苗頭,但不敢輕易把女兒交給周父,暗中觀察。想看看周父能不能鼓起勇氣來提親,街坊鄰居都知道自家的情況,周父經常來吃麵,必然是知道婚後會怎樣的。
大晉朝民風開放,因為上任皇帝便是女皇,所以男女之間接觸並沒有太多忌諱,每個州的府城甚至有女子書院。
在與周母互通情誼後,周父便回去請父母及媒人來說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