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確的思考(1 / 3)

把你的思想當作一塊地,經過辛勤且有計劃的耕耘,就可把這塊土地開墾成產量豐富的良田,或者也可以讓它荒蕪,任由它雜草叢生。

想要從你的思想中得到豐收,你必須付出努力和投入各項準備工作,這些工作的安排和進展就是正確思考的結果。

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你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

思考的原生力量

一位默默無聞的裱褙匠,充分運用他的思考能力,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被監禁在一間監獄裏,就在他心情最惡劣的時候,他思索著生命給了某些人權力和財富,而他卻被囚禁在監獄裏的事實,他的思考改變了他一生。

過了不久,整個監獄的人都聽說了他,因為他寫了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誠實地寫出了他的目標,並且使整個監獄的人都知道他的目標。有些人讀了這本書之後隻是笑一笑,而有些人幹脆覺得這本書就是瘋子寫的東西。

大約10年之後,這位“瘋子”腳踩著半個歐洲,而另外半個歐洲,則恐懼地逃離他的鐵爪並和他戰鬥。他的行動震驚了全世界,他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找到了以破壞的手段運用思考力量的機會。雖然他的思考,並非我們所要談論的正確思考,但它仍然發揮了力量,並使得數千萬人陷於死亡和痛苦的深淵之中,雖然他所思考的都是一些令人痛恨的事,但畢竟它是有力量的。當然,這是邪惡的力量。

集中正確思考的力量

在本書中,你所讀到的所有成功者的故事,都可證明正確思考的好處——包括對個人和對社會的好處。

沙克的正確思考,使他發明了小兒麻痹疫苗。馬歇爾的正確計劃使得他得以振興經過希特勒蹂躪之後的歐洲經濟。布什對“沙漠風暴聯軍”有係統的組合,以及像斯瓦茲科甫夫和鮑威爾將軍的精確計劃,成就了美國的利益。

沒有正確的思考,是不會成就這些偉大的事情的,如果你不學習正確的思考,是絕對成就不了傑出的事情的。

思考的過程

正確的思考是以下列兩種推理作為基礎:

歸納法

這是從部分導向全部,從特定的事例導向一般事例,以及從個人導向宇宙的推理過程,它是以經驗和實證作為基礎,並從基礎中得出結論。

演繹法

以一般性的邏輯假設為基礎,得出特定結論的推理過程。

這兩種推理方法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可以一起運用。例如每當你用石頭丟窗戶的時候,隻要石頭不變,則窗戶一定會被打破,反複幾次用石頭扔窗戶之後,你可歸納出一個結論,亦即玻璃是易碎的,而石頭不會碎。

從這個結論出發,你可進行演繹推理,將了解其他不易碎的東西例如棒球也會打破玻璃,而石頭也會打破其他易碎的東西。

但我們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做出錯誤的推理,進而導出錯誤的結論,你必須嚴格地要求推理的正確性,也就是嚴格地要求自己要進行正確思考,必須審查你的推理結果,並找出其中的錯誤,除了審查自己的思考過程之外,你還可以運用這兩種推理方式,審查別人的思考結果是否正確。

為了要成為一名正確的思考者,你必須采取下列兩個重要步驟:

把事實和感覺、假設、未經證實的假說和謠言分開。

將事實分成兩個範疇: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實。

除了正確的思考者之外,一般人都會有許多意見,但這些意見多半都是沒有價值的。在沒有價值的意見之中,有許多都可能是危險、而且具有破壞性的(尤其當它們和個人進取心發生聯係的時候),希特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你隻能接受那些以事實、或正確的假設為基礎所提出的意見。同樣的,你不可提供沒有事實或正確假設作為根據的意見。正確思考者在沒有確信之前,是不會提供任何意見的,雖然他們從別人那兒獲取事實、資料和建議,但是他們保留接受與否的權利。

報紙、閑聊和謠言,都不是得知事實的可靠媒介,因為它們所傳達的消息經常會出現變化,而且也沒有經過嚴格的查證。

“期待”通常是形成大眾所接受之“事實”的原因,因為一般人很自然地認為自己的期待和事實是一致的,由於這種一般人所接受的“事實”是如此輕易地被提出來,所以你必須記住,想要了解真正的事實,通常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也就是努力追查事件的真實性的代價。

前些日子美國曾經彌漫著一個謠言:在百事可樂的罐子裏,發現皮下注射器的注射針,當時有20幾個州都有這樣的報道。基於此一“事實”,百事可樂的股價一下子嚴重下跌,投資人以賠本的價錢拋售百事可樂股票,但即使如此,該公司的管理階層仍然保證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但是正確的思考者並不相信此一“事實”,並且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最後聯邦藥物管理局和聯邦調查局宣布這些報道完全是惡作劇。

在這個事件中誰才是真正的獲利者?是那些因為恐慌而賠本賣出股票的人,或是那些經過正確思考後低價買進股票的人?

評價技術

作為一個正確的思考者,你必須仔細調查你所得到的每一項資料,你必須了解你所得到的資料如何被抹黑、修改或誇大,其中總是會有一些事實存在,這種現象在每次政治選舉中完全表露無遺。

你應對於你所得到的資料做一些測驗,例如當你讀一本書時,你應提如下的問題:

作者對這本書的主題是否具有公認的權威?

作者除了傳達正確的資訊之外,是否還具備其他寫這本書動機?什麼樣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