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聃身體極度疲乏,在接見眾大臣一刻之後就累的睡著了,眾大臣隻得退出寢宮,並進入皇宮側殿商議大事。
此時,華安,謝安等大晉的重臣足有三十四人,各個部門的最高領導全都在場,眾人不約而同的進入側殿,為的自然是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皇上龍體欠佳,以下官之見,當早定太子,以穩定社稷。”一名大臣正色說道。
“是啊!是啊!當早定太子。”此人話音剛落,便有幾名大臣跟著附和。
這幾人很明顯是支持司馬聃的早產兒司馬彘的,畢竟,華安與司馬昱等人都是成年人了,而且,比當今的皇帝司馬聃還要年長很多,司馬丕也比司馬聃小不了幾歲是平輩,豈能作司馬聃的太子,這豈不要讓後人笑話。
“不妥,皇上春秋正盛,隻是偶感風寒,一定會痊愈的,此時談論冊立太子,太早了些。”一名大臣反對道。
“太醫都說了,皇上這一關很難邁過去,我等要接受事實。”一名大臣小聲說道。
“你這是在詛咒皇上嗎?”
“好了,都閉嘴。”華安嗬斥了一聲,並正色說道:“不論皇上能否痊愈,冊立太子是不會有錯的,這是國之大事,不可不盡快決定。”說完看向眾大臣。
眾大臣聞言,皆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華安支持冊立太子,難道是要讓司馬彘登上帝位嗎?不過,仔細想想也就釋然了,司馬彘才剛剛出生,而且,由於是早產兒身體非常虛弱,估計也是命不長的帝王,非常利於控製。
要說這個司馬彘,倒也是非常有趣的,在遷都洛陽城的過程中,司馬聃病重,為了讓他能夠盡快誕下子嗣,褚蒜子為他遴選了多名妃嬪,並讓他們輪流伺候司馬聃,其中便有一名妃嬪懷上了孩子,不過,在後花園散步的時候,這名妃嬪摔了一跤,從而造成了早產,而由於早產的男嬰極度虛弱,為此,每日至少要睡眠十個時辰以上,活像一隻慵懶的小豬仔,為此,司馬聃便給自己的孩兒取了司馬彘這個名字。
此時,虛弱的司馬彘才剛剛出生五日,華安選中司馬彘,自然也是為了利於控製,從而將整個朝政抓在自己的手中。
“王上的意思,是讓劉貴妃剛剛誕下的麟兒為太子?”一名大臣明知故問道。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沒錯,劉貴妃雖然不是正宮,誕下的麟兒應為庶子,但皇上膝下僅有此子,所以是別無選擇了。”
“下官支持王上的建議。”
“下官也同意。”
眾大臣見華安極力支持司馬彘,也全都跟著同意,因為支持司馬彘就意味著支持華安,他們明白這樣做的好處,況且,華安已經決定的事情,他們想要反對也不可能成功。
華安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向眾大臣,正色道:“既然各位都沒有什麼意見,本王現在就去啟奏太後,聽聽太後的意見,若太後也沒有意見,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
眾大臣皆點頭稱是,並緩緩離開側殿。
走出側殿之後,一名大臣看向旁邊的謝安,小聲說道:“下官原以為北王會趁此機會,讓皇上禪讓皇位,卻沒有想到北王居然支持剛剛出生的早產兒。”
“你懂什麼,孺子嬰什麼都不會,太後又是婦道人家,日後所有的事情不都是北王說了算嗎?擁立孺子嬰與自己當皇帝能有什麼區別。”不等謝安說話,一名大臣小聲的反駁了起來。
謝安歎了口氣,悠悠說道:“大晉建國以來,已遭受過胡人****,此時正需發憤圖強,讓大晉變得更加強大,隻要大晉能夠稱雄天下,不論何人做大晉之主都不是很重要,你們明白嗎?”說完看向二人。
這是謝安的肺腑之言,平常是不敢亂說的,隻是在自己的心腹麵前才敢這麼說,而身旁的兩名來自建康城的官員,自然就是謝安的親信了。